有人撐腰,袁雄一點也不慌,對諸公或冷漠或敵意或打趣的目光視若罔聞,感慨激昂的說道:
“沒錯,魏淵確實攻陷了巫神教總壇,開歷史之先河,單憑這一條,魏淵的罪,便馨竹難書?!?/p>
張行英瞇著眼,冷笑道:
“攻陷巫神教總壇是罪?陛下,袁雄勾結(jié)巫神教,叛國通敵,請斬此獠狗頭?!?/p>
袁雄絲毫不怵,哼道:
“大軍出征的目的是援助妖蠻,阻止巫神教吞并北境的野心??墒?,諸位看看魏淵做了什么?他率軍打到了巫神教總壇靖山城,害得我大奉八萬多將士埋骨他鄉(xiāng)。
“魏淵分明是為了一己之私,貪功冒進,這才造成如此重大損失。陛下,整整八萬多的將士啊,他們上有雙親要奉養(yǎng),下有子女要撫養(yǎng)。
“就因為魏淵貪功,害得將士們戰(zhàn)死異鄉(xiāng),此等禍國殃民之徒,怎可封爵?怎可謚號忠武?”
王黨的錢青書出列反駁:
“袁雄,你少在此大放厥詞,妖言惑眾。要援助妖蠻,讓巫神教撤兵,還有比攻陷總壇更好的辦法?魏淵攻陷總壇后,靖國便立刻撤兵,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再者,沙場征戰(zhàn),死傷難免,攻陷巫神教總壇卻是破天荒的頭一次,豈容你污蔑?!?/p>
袁雄“呵”了一聲:“污蔑?想要逼靖國撤兵,有的是法子,攻下炎國難道比攻陷靖山城還難?攻下靖國國都,難道比攻陷靖山城還難?
“魏淵是兵法大家,這些道理他不會不知道,但他偏偏選擇了靖山城,最后導致十萬大軍近乎全軍覆沒,只逃回一萬多人。
“為什么?他魏淵不就是想開歷史之先河,青史留名嗎?!?/p>
殿內(nèi)諸公再次議論起來,交頭接耳。
袁雄說的話有沒有道理?
有的。
此次出征是為牽制靖國,逼其退兵,魏淵只要打殘炎國,圍城,再打殘來救援的康國,靖國還能不撤兵?
魏淵已經(jīng)做到的,兵臨炎國國都,接下來圍點打援就成。
或者,直接奇襲靖國國都不是更好嗎。
可他偏偏選擇攻打靖山城,最后與巫神教總壇同歸于盡,這固然開歷史之先河,但同樣葬送了軍隊。
那一萬八千殘部,大半是從炎國撤回來的,靖山城一役中幸存的將士,不足五千。
要說魏淵沒有貪功冒進的想法,在場諸公不信。
見火候差不多了,兵部尚書秦元道出列,沉聲道:
“陛下,臣覺得,袁御史所言極是。魏淵的貪功冒進,不但葬送了八萬大軍,甚至還惹來巫神教的報復。若非許七安當時恰好在襄州玉陽關(guān),恐怕此事,襄州已經(jīng)化作廢土,百姓慘遭屠戮報復,重演四十年前的慘狀?!?/p>
這。。。。。。。。魏黨眾官員臉色微變。
秦元道竟用這件事來攻訐魏公,而這確實屬實,叫人無法反駁。
一旦玉陽關(guān)淪陷,襄州百姓遭遇報復屠殺,那么魏公的所作所為,再無半點功勞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