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七安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保持著端杯的姿態(tài),十幾秒后,開始書寫第二階段的案情。
“事后,柴賢在湘州,乃至漳州境內(nèi),屢犯命案,專挑江湖人士下手,后波及百姓!
“注:這不符合一個為了愛情弒父的嫌疑人的行為?!?/p>
簡而言之,就是柴賢的作案動機(jī),和后續(xù)在湘州興風(fēng)作亂的舉動,是完全矛盾的,不合理的。
這無外乎三種情況:
“得出結(jié)論:柴賢的殺人動機(jī)可以推翻,并非為了愛情,另有原因;柴賢遭人陷害,此案另有隱情?!?/p>
案情梳理完畢,許七安接著寫下兩個疑點:
“小村莊殺人滅口的人是否為幕后真兇?”
“在湘州連犯命案的目的是什么?”
許七安放下筆,仔細(xì)分析:
“如果昨晚殺人滅口的是幕后之人,那么他(她)完全有能力埋伏柴賢,將他鏟除??赡缓笾藳]有這么做,如果幕后之人是柴杏兒,不應(yīng)該將柴賢除之而后快?”
這里又出現(xiàn)了矛盾。
整個案子,有三處矛盾的地方,如果柴賢是兇手,那么柴府兇殺案和后續(xù)的大肆殺戮案是相互矛盾的。
基于這個矛盾,凸顯出了柴杏兒這個既得利益陷害柴賢的可能性。
但昨晚小山村的滅門案,又一次與“柴杏兒是幕后兇手”這個推測發(fā)生了矛盾。
第一階段的案情,柴府兇殺案,將嫌疑人鎖定為柴賢。
第二階段的案情,湘州命案頻發(fā),將嫌疑人鎖定為柴杏兒。
第三階段的小村莊滅門案,又減輕了柴杏兒是幕后之人的嫌疑,讓案情變的更加撲朔迷離。
“柴嵐呢?柴嵐去了哪里?
“假設(shè),柴杏兒是幕后黑手,但小山村滅門案是柴嵐干的,那么前面的推測就勉強(qiáng)可以成立,不用推翻。但柴嵐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不能做這樣的推測,柴嵐至始至終都沒有出現(xiàn),也沒有與她相關(guān)的線索,冒然做出這樣的假設(shè),只會把我?guī)胨篮!?/p>
分析到這里,許七安隱約覺得哪里不對勁。
這是一個老偵探的直覺。
許七安腰背后仰,靠在椅背,閉上眼睛,這個過程保持了十幾分鐘,他睜開眼,心里已有答案。
混亂!
對,柴家案子最大的問題在于混亂,處處都有矛盾,但真正讓他意識到不對勁的,是動機(j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