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長長地嘆息了一聲:“當初與魏家聯(lián)姻,本是想多個倚仗,不想如今反被牽累,惹禍上身,倒令自己進退維谷,左右為難!”
張浦道:“主公所慮極是。幸遜稱帝后,發(fā)雄兵征討魏劭。魏劭本就居于劣勢,何況如今幸遜又得樂正功的投效,更是如虎添翼。如今交戰(zhàn)雙方雖相持于黃河故道,戰(zhàn)果未出,只是但凡有眼之人,都知魏劭敗局已定,如今不過是強弩末矢,強自掙扎罷了!”
喬越愈發(fā)憂心忡忡,坐也坐不住了,起身在房里走來走去,長吁短嘆。
張浦在旁看著,忽道:“主公也不必如此焦慮。如今倒是有個機會,能助主公扭轉(zhuǎn)劣勢。”
喬越停下,轉(zhuǎn)頭道:“何為機會?”
張浦快步到案前,提筆寫了幾個字。
喬越過去,看了一眼。
“劉琰?”
他吃驚不已。
“正是!”張浦頷首,“從前那位曾受過喬家之恩的瑯琊世子,如今已被天下群豪擁戴登上帝位,主公想必也有所耳聞。”
喬越皺眉:“我自然知道。只是這又如何?與我有何干系?”
張浦附耳道:“不相瞞,劉琰當年居于東郡,我與他也算相熟。便在數(shù)日之前,他遣人送了一封書信于我,囑我轉(zhuǎn)達到主公面前。”
說罷,在喬越驚詫目光中,于袖內(nèi)取出一份黃絹帛書,畢恭畢敬,雙手呈了過去。
喬越急忙接過,展開飛快讀了一遍。
一時思緒澎湃,以致于拿著信帛的手指,都在微微地抖動。
張浦在旁侃侃而談:“幸遜惡名在外,僭位稱帝,名不正言不順,天下遲早群起而攻之。劉琰卻占盡天時地利人和。文有王霸董成,竇武鄧勛,無不是重臣碩老,名公巨卿,武有各地前去投奔的太守,就連袁赭也擁他為帝,兵強馬盛。此黃河一戰(zhàn),必為天下大勢分水之嶺。日后九州,一分為二。幸遜樂正功占逆都,劉琰以正統(tǒng)漢帝之身而領(lǐng)天下。主公如今因為魏劭,已將幸遜得罪,再無退路。劉琰卻感念救恩,親筆御書,高官厚爵,虛位以待。方才我說這是機會,主公以為我說錯否?”
喬越聽的目中漸漸放出異樣光芒,雙手背于后,激動地在房里走了好幾個來回,忽想了起來,猝然停下,遲疑道:“只是,我二弟那里……”
“主公忘記我方才所言?魏劭乃郡公女婿,郡公又暗地排擠主公,怕早存了取而代之之心,主公如何還能指望郡公與你同心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