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
徐光啟朝著王承恩的背影拱了拱手!
待王承恩走遠了,徐光啟身后眾人才歡呼了起來。
“恭喜徐院長!”
“老師,陛下竟然給您爵位了!”
“徐院長,這是大喜事兒,您可得請客呀!”
“格致伯,沒想到這個爵位名字竟然有這么多的道道在里面!”
“只能說徐院長太優(yōu)秀了,在各個方面都有貢獻!”
……
眾人紛紛替徐光啟開心。
皇帝自登基之后一共賜了六個爵位,分別是忠貞侯秦良玉、東江伯毛文龍、順義伯卜石兔、忠勤伯孫承宗、靖安伯袁可立以及如今徐光啟的格致伯。
東江伯是因為皇帝在登基之時,穩(wěn)住東江局勢和遼東局勢而不得已賜封的。
順義伯是為了讓西蒙古諸部徹底歸附,以一個爵位換取周邊部落的歸附減少戰(zhàn)爭,這很合算,而且這是歷史遺留問題,可追溯到嘉靖年間,那時候可是順義王。
袁可立和孫承宗兩人是因為在覆滅建奴、收復朝鮮中功勞的表彰。
秦良玉則是從龍之功,若非是白桿兵進京,皇帝根本就無法掌控局勢,更別提如今的局面了,若非顧忌到勛貴集團,估摸著給公爵都是有可能的。
整個大明文臣武將之中,有封爵資格的還有兩人,分別是覆滅扶桑和中南半島的洪承疇以及覆滅諸國水師的鄭芝龍。
戰(zhàn)功是足夠了,但兩人都太年輕,哪怕是洪承疇也不過四十一二歲,而鄭芝龍更是才三十歲,這個年齡,加上戰(zhàn)功,又是武將,爵位對他們而言是禍不是福。
這個道理他們很清楚,現(xiàn)在就算是給他們爵位他們都會極力推辭。
或許等到西域、外喀爾喀七部和衛(wèi)拉特四部歸順之后,這兩人才有可能封爵。
六個爵位,只有兩個是世襲的,東江伯和順義伯這兩個權(quán)宜之計下的伯爵,連秦良玉這種從龍之功,且在龍井關之戰(zhàn)中阻擊建奴逃離的大功也不是世襲侯爵。
在去年中南半島的瓦解了安南等諸國聯(lián)軍的大功,才可以繼承一代,而且還是降爵處理的,足可見徐光啟這個非軍功和政績的爵位的含金量之高了。
眾人在恭賀著,唯有徐光啟知道,皇帝給他的這個爵位是為了籠絡天下技術(shù)人才,就是告訴他們,只要你們在技術(shù)研究有大功,朝廷也不會吝嗇賞賜的。
不得不說,這一招對所有技術(shù)人才來說是極為有吸引力的。
或許,在畢懋康和孫元化兩人在離任火器研究院的院長之后,都會封伯,爵位名號分別是霹靂伯和震天伯,分別對應火銃和火炮的威力和特性。
雖然對他來說不算什么,也不怎么看重,但有這個爵位在,哪怕是他死了,他的后人只要不作死,這個爵位的榮光就能給予他們在權(quán)利規(guī)則內(nèi)的優(yōu)先選擇權(quán)。
不過相對于這個爵位,他更看重死后的謚號,有格致伯這個爵位在,他是謚號最差也是文成,甚至是文襄和文貞,至于文正就只能想想了,畢竟他是技術(shù)性官員。
“好了,諸位也聽見王中官剛剛的話了,陛下對歷局很重視,希望本官快點入手,就不要過多談論這個了。”
徐光啟阻止了眾人的恭賀,看向了畢懋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