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是朝廷在地方開設的工坊、礦區(qū)等等國有的帶有研究場所的地方;
也可以是國科院下屬的研究院中擔任工程分支方向的負責人;
國科院下屬的研究院不一定都是國科院的研究人員,國工院的也行,因為兩者要相互配合。
朕這么說,諸位明白了嗎?”
“臣等明白!”
眾人再次齊齊躬身回應。
崇禎抬了抬手:“朕剛剛說了,國工院的性質是智囊團、戰(zhàn)略咨詢、國家的顧問,靠的是他們個人的智慧而非團體,但是不是所有的人員都能為國家提供咨詢意見,
他們必須是他們所在的那個領域最為頂尖、杰出的人,他們研究的成果影響著世界的發(fā)展,他們的智慧才是朝廷咨詢的底氣所在。
研究人員可能是國科院和國工院的人,但不是里面是所有人都能為朝廷提供咨詢。
那么問題來了,最頂尖、杰出的人才是怎么確定的,總要有一個標準吧!
所以,朕決定仿照岐黃研究院的醫(yī)士等級對研究人員進行等級的劃分,這不僅是俸祿的依照,也是研究權限、申請經(jīng)費、學術地位等等的象征。”
說到這里,崇禎停頓了幾息,眉頭皺了皺:“既然說到了這里,那順便將教育體系的講師體系也一并探討一下吧,只有先確定了教育體系才能決定科研體系?!?/p>
眾人一聽,立刻齊聲道:“臣等請陛下明示!”
崇禎擺了擺手,示意眾人回座,然后看向禮部尚書劉宗周:“劉愛卿,禮部負責全國的教育問題,你給朕說說現(xiàn)如今的體系吧!”
“臣遵旨!”
聽見皇帝點名,劉宗周立刻起身回應:“陛下,在三級義務教育之前,中樞的教育機構就是國子監(jiān)和翰林院兩個地方,但主要還是以國子監(jiān)為主。
國子監(jiān)的學生都是都是來自各地舉薦上來的舉人、秀才、貢生等等,拋開管理人員外,教授學生的官職有四個,
分別是教授和管理修道、誠心、率性堂的學錄,教授和管理正義、崇志、廣業(yè)堂的學正,這兩者人數(shù)不定,但都是正九品。
再其上就是輔助博士的助教,雖然是助教但也要教授學生,最后就是五經(jīng)博士了。
這四類官員必須由
進士出身或舉人出身的人擔任,進士出身的人因為起點高,所以升的高且上限高,
舉人出身的晉升慢且上限低,按照歷代的記錄來看,舉人出身做到五經(jīng)博士算是很高的,然后就是下方到州縣去擔任一些佐貳官或者知縣類的,這算是到頭了。
這四類官職晉升的標準采取的是三考黜陟法,在滿足出身的前提下三年一考,決定升、降、調、留。
考核內容分為三項,第一項則是教學成果,培養(yǎng)出的學生在在歷事(實習)和科舉中的表現(xiàn);
第二項則是自身的管理能力,能否有效管理監(jiān)生,維持學堂秩序,這一條雖然聽起來很空,但實際上是學生對他們學術水平、德行、名望的考察。
第三項則是學術水平,主要考察的是自身學問是否淵博,能否勝任經(jīng)義講解。
三級義務教育推行之后,國子監(jiān)改為大學,體系照搬了國子監(jiān)的這個體系,但這近一年的時間看來,臣等發(fā)現(xiàn)了這個體系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