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見葉冷松看過來,那人急忙起身問好:“葉董好。”
口音中帶著川音,讓葉冷松否定了剛才的想法。
“他叫楊宇,今年剛招進來的畢業(yè)生,華西醫(yī)科大學畢業(yè)。”
這讓葉冷松更疑惑了,學醫(yī)的做動畫片,不是不可以,可是能讓朱家欣重視,還刻意帶在身邊,這里面總要有點真才實學才行。
朱家欣看出葉冷松的疑惑,笑著說:“我起初也被他醫(yī)科大的學生外表迷惑了,后來才發(fā)現,他在動漫和cg動畫上特別有天賦,已經能獨立完成人物模型及短片的制作,并且有一部很有意思的動畫短片構想,我想等他做出來,看看效果,如果你也滿意,就把《功夫熊貓》交給他來負責。”
這已經不算重用這么簡單了,算是有讓他扛起動畫事業(yè)大旗的打算了。
知道葉冷松剛回來,還有很多事要處理,也不可能如此草率的就做出決定,朱家欣留下相關預算方案,及這名叫楊宇的做了個開頭的cg與整部短片的故事架構,就帶著楊宇告辭離開了。
看著朱家欣和那個叫楊宇的年輕人離開,葉冷松若有所思的點上一根煙,翻看起朱家欣留下的預算方案。
他比誰都知道特效燒錢,而且不是只燒就能解決的。
設備可以購買,但是人才儲備、技術儲備是需要時間與過程的。
這個過程可能要三年、五年,甚至更長。
這也是葉冷松為什么一直沒有限制朱家欣燒錢的原因,哪怕李雪抱怨過很多次。
唯一讓葉冷松迷惑的就是朱家欣對那個年輕人的重視,直到翻看完那個名為《打,打個大西瓜》的動畫短片的劇本,這一切的謎題才算解開。
餃子!
這個看著有些靦腆,甚至稚氣都沒褪盡的年輕人是餃子。
一個畢業(yè)于華西醫(yī)科大學,到了大三才開始自學cg動畫的天才級人物。
一個畢業(yè)后,依靠著母親每月一千多元工資,一人在家獨立制作三年,才完成了一部十五分鐘動畫短片的作者。
一個僅憑一部個人獨立制作,就入圍第2屆葡萄牙動畫影展、第26屆德國柏林國際短片電影節(jié)國際競賽單元評委會特別獎、澳大利亞金心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動畫短片提名獎,以及眾多國內動漫獎的天才少年。
如果這還不足以讓人動容,那他后來,導演并制作的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一舉拿下23億票房,這成績就足夠讓所有人動容了。
“撿到寶了!”
看完后,葉冷松也不得不佩服朱家欣的眼光了。是金子在哪都能發(fā)光,以前葉冷松認為這話就是狗屁,現在也不得不說:“真香!”
回到自己辦公室,正和楊宇交流著的朱家欣很快就接到了電話。
三千萬批了,《打,打個大西瓜》短動畫,盡快立項,年底前啟動,爭取明年底拿出實質性的內容。
其實葉冷松還有個想法,他腦中還有兩部反戰(zhàn)題才的動畫短片的構想,加上《打,打個大西瓜》短動畫,可以組成一個完整的電影單元,如此,也就可以上映,并實現變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