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姜窈當初選擇和高建國合作,是一步絕妙的好棋。
“姜窈項目組”在國營服裝廠正式掛牌成立。
車間里,那條專門開辟出來的生產(chǎn)線,成了全廠最熱鬧、也最讓人眼紅的地方。
縫紉機踏板踩得飛快,清脆的“咔噠”聲匯成了一曲激昂的交響樂。這里的工人,走路都帶風,臉上洋溢著一種叫“獎金”的光彩。
“哎,聽說了嗎?上個月咱們組的人,獎金最低的都拿了十五塊!”
“十五塊?王姐技術(shù)好,活兒干得又快又漂亮,拿了二十五呢!頂小半個月工資了!”
“我的天!早知道我也報名了,現(xiàn)在想進都進不來,高廠長親自盯著名單,只要手藝最好的老師傅?!?/p>
當初對姜窈滿腹牢騷的技術(shù)科劉師傅,此刻正坐在縫紉機前,一絲不茍地給一件真絲襯衫鎖著扣眼。
他動作嫻熟,神情專注,仿佛手里的不是衣服,而是什么精密的儀器。
他婆娘前兩天拿著他剛發(fā)的工資和獎金,去供銷社扯了二尺肉,包了一頓餃子,吃得滿嘴流油。
飯桌上,婆娘一句話就把他所有怨氣都堵了回去:“你管人家是什么主義,能讓你婆娘孩子吃上肉,就是好主義!”
劉師傅沒話說了。錢,是實打?qū)嵉摹?/p>
車間李主任更是換了副面孔,每天端著個搪瓷杯,在生產(chǎn)線旁邊晃悠。
看見姜窈或者唐繪心過來,老遠就堆起滿臉的笑,一口一個“姜顧問”、“唐師傅”,熱情得像是見了親人。
“窈窕制衣”的小店里,電話鈴聲成了新的背景音樂。
李秀已經(jīng)徹底沒了當初的局促,她穿著店里最新款的改良襯衫,頭發(fā)在腦后挽成一個利落的發(fā)髻,接電話的語氣專業(yè)又客氣,帶著一種恰到好處的距離感。
“抱歉,王太太,我們這個月的定制名額已經(jīng)滿了。是的,下個月也滿了。如果您實在著急,可以考慮一下兩個月后……好的,我先為您登記?!?/p>
掛了電話,她長舒一口氣,在小本本上又添了一個名字,那后面排隊的名單,已經(jīng)長得能繞柜臺一圈。
唐繪心從里屋探出頭來,鏡片后的眼睛亮得驚人:“李秀,剛剛那位夫人,是不是就是上次說我們衣服太保守的那個?”
“可不是嘛!”李秀樂了,“現(xiàn)在天天打電話來問,生怕排不上隊?!?/p>
與此同時,服裝廠廠長辦公室。
高建國嘴里哼著《咱們工人有力量》,手里拿著一份報表,臉上的褶子笑成了一朵燦爛的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