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嘗聞吳越之爭,越王勾踐敗于夫差,臥薪嘗膽,歷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有春秋霸業(yè);漢匈之爭,劉漢高帝陷白登之圍,蒙呂后之恥,至文景之治,俟武帝方雪;李唐太宗媾結渭河之盟,勵精圖治,經貞觀之治,揮陰山鐵騎,始得犁庭掃穴。”
這是敘說前朝之例,通過排比增強氣勢和說服力,從前朝中得到教訓,并告訴天子以及群臣,長遠而看,勝利必然是屬于大漢的。
“臣竊以為,漢虜之局,如前人故例,當以五年籌畫、五年積聚、五年克敵,經戰(zhàn)略相守、戰(zhàn)略相持、戰(zhàn)略反攻,得君臣一心,上下同欲,畢九州之人力、物力,是謂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皆有保家衛(wèi)國之責,存與敵決戰(zhàn)之志,非此不能收復我大漢舊疆故土也?!?/p>
這是論持久戰(zhàn),摒棄速勝論,在這里他厚顏引用了后世兩位大佬的言論。
至此,戰(zhàn)略大定。
臣以薄才拙計,略具條陳以下:
其一,將帥,人無頭不走,蛇無足不行,調度有方,通達軍令,不得左右掣肘,此為克敵制勝,決勝千里之樞要也,今圣上英睿天成,高瞻遠矚,授命樞相、宰臣經略幽燕,賦以臨機決斷之權,領經略安撫司,轄制河北、薊鎮(zhèn)、山東敢戰(zhàn)之兵二十萬,屯駐北平,與敵相抗,募訓兵卒,統(tǒng)合輜重,臣以為此可求與敵相持之局也。
臣竊以為圣上可增設軍機處,揀選通達軍務,擅軍略之干才,于御前行走,遠可承接經略安撫司軍務,近可籌畫樞計于圣前。
其二,卒伍,兵制敗壞,非止一日,將校貪腐,軍紀不整,遇敵則退,擾民則勇,幸圣上懷整軍經武之心,任忠勇咨毅之將,裁汰老弱,整頓京營,秣馬厲兵,一掃沉疴,由是氣象更始,京營大治,而臣以為,九邊之兵,概莫能外。
臣竊以為可在保定設武備學堂,軍將士卒各得所教,更可開武舉以廣攬?zhí)煜潞澜?,為我朝所用?/p>
其三,軍械,荀子曰,君子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臣嘗觀兵書戰(zhàn)策,深知軍甲之利,決勝之要也,李唐太宗曾言,以一當十,無他,唯甲堅兵利耳!
火銃、火器、火炮,此誠軍國重器,我大漢太祖、太宗賴以馳騁南北,橫掃六合,混一宇內,如今可爵賞功名,廣延九州能工巧匠,精研利器,以得軍器之長!
臣嘗聞壕鏡之地,有西洋人以炮船獨霸大洋,堅船利炮,所向披靡,可揀派賢臣入南采訪,習其技藝。
其四,御騎,胡虜肆虐,往來如風,所持何也?
唯以弓騎之善,血氣之勇,而我大漢,太祖時尚御騎追亡逐北,如今或有官吏言“胡虜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傾頹之勢,江河日下,何也?
不過甲騎不整,武志不揚耳!
臣以為,每至歲首大節(jié),效太祖、太宗故事,檢閱兵馬,鷹揚武烈,激將校爭先之心,發(fā)軍卒功名之念,逢春秋兩季,入山圍獵,弘尚武之風于亭里,布武德之霖于勛貴,由是天下人心向武,皆以胡虜為恨,如是五年,可一掃南北怯戰(zhàn)之風也。
其五,守城,河北、山東諸鎮(zhèn),燕趙慷慨豪邁之地也,民風剽悍,近年累受天災,民無生計,而為響馬盜寇,侵擾地方,禍亂州縣,臣竊以為朝廷可廣發(fā)絹帛財貨,招降納叛,興辦團練,募豪杰忠勇之士,衛(wèi)護桑梓,筑烽堡以察敵警,據堅城以克胡虜,選材士編練行伍……由是舉百姓為甲兵,堅壁清野,以陷胡虜之鋒,不復兵燹禍結連綿于鄉(xiāng)野田間也。
百姓皆為甲兵,唐太宗《論甲兵》曾有此言。
其六,用間,臣嘗讀兵書,至十三篇之末,孫子曰: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于眾者,先知也。
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驗于度,必取于人,知敵之情者也。
臣以為當遣派錦衣府密諜,深入敵境,刺探虜情,細觀敵虜之強弱虛實,圖繪山河之形勝表里,策反怨忿于酋之敵將,軍情遞回,往來通訊,可收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之功。
臣掌錦衣府,當遵行之。
間諜之事,畢竟比較敏感,點到為止,委實不宜多說。
其七,財用,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國家財庫困窘,可收鹽鐵之利,革稅賦之弊,開海通商,以紓財用之難,刷新吏治,追繳虧空,開源節(jié)流,行藏用舍……臣提點五城兵馬司前,逢東城三河幫盤踞東城,為禍一方,臣察其惡剿捕,收其銀充國庫,臣慚以先例,愿為圣上鑒納。
這雖有些自表其功,但恰恰是有力佐證,在場的官吏俸祿,如果不是他當初追繳了三河幫之銀,這個年都要喝西北風。
其八,馬政,河套之地,自古水草豐美,為中原養(yǎng)馬之地,臣竊以為,可潛使至青海西塘、域外之地,以金銀、珍珠、寶器、絹帛,開馬市互易,賈購軍馬而牽河東畜養(yǎng),以珍寶器玩淫奪敵酋享樂之志,厚幣重爵收寇將歸化之心,長此以往,我朝不固有軍馬之缺,不復遭西北之患。
與西北的瓦剌、吐魯番開互市,一旦確立經濟依附關系,就可搞貿易順差,經濟掠奪,扶持代理人。
其九,水師,我大漢因襲前明,諸省衛(wèi)港,密如繁星,自北而南,蓬萊、洞庭、江浙、福建……舟船水師,艨艟巨艦,凡達逾萬,桅桿如林,繩索羽盛,幾為青史之最,然自隆治十八年,水師廢弛,舟船朽爛,匠師流散……水卒兵將久疏戰(zhàn)陣,漸而不堪大用,近年以來,臣聞海寇侵擾東南沿省,百姓苦不堪言,未嘗不為之扼腕,臣以為修繕舟楫、細察水文、精練水師、殲擊水寇、護海通商……假以時日,揀選智勇兼?zhèn)渲畬?,都督一水師出天津、蓬萊二衛(wèi),浮海橫擊,長驅繞襲而至敵后,豈不得水陸并進之兵家之利乎?
況,臣竊以為水師籌建,可舉沿海之漁民,建船政、水師二學堂,教習水師技藝,以為將校、匠工儲英備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