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全世界最大的對沖基金橋水基金自創(chuàng)立起就奉行“優(yōu)秀想法至上”的原則,而不是“權(quán)力至上”的原則。
安迪對此決策原則深以為然,也十分推崇。
想要讓最優(yōu)秀的想法脫穎而出,第一步肯定是所有人把想法拿出來給大家看,第二步就是大家互相批判,提出不同的意見。
所以才有了激烈的爭辯,氣氛如羅馬論壇一樣的定期會議。
那在有不同意見的情況下,最后該如何決策呢?
安迪自己的判斷方式就是充分考慮到每個人不同的背景,然后對不同專長的人提出的意見賦予不同權(quán)重,最后加權(quán)計算進行決策。
這種情況下,既保證了決策過程的公平泯主,又保證了最后決策結(jié)果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當然,脫穎而出的想法和觀點,需要阿爾維特列這個智囊團的首席顧問過目考量,這是一個嚴謹?shù)南到y(tǒng)性決策機制,讓好的想法能夠落實到行動上。
沒有辦法,安迪也并不想這么大費周折。
不就是賺錢嗎,作為穿越者隨便開開金手指就夠花了。
問題是安迪今年只有22周歲,到了2015年,他也不過才三十幾歲,一旦沒了戰(zhàn)略的眼光,沒了穿越帶來的優(yōu)勢,安迪無法保證自己會不會在未知的未來做出失敗的決策。
自從穿越以來,他做的每件事都成功了,因為他清楚的知道怎么干會成功。
同樣的,成功只會讓他形成路徑依賴,一直重復過去的行為,無法實現(xiàn)進步。
人類的天性是自負的,誰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他人的認可。
安迪不能保證自己會不會膨脹,一旦有人對他觀點表示不贊同,他或許會下意識地把屬下的不贊同視為一種挑戰(zhàn),甚至還會生氣。
在這種狀態(tài)下,很有可能表現(xiàn)失常,決策也可能出現(xiàn)失誤,這樣就達不到既定的目標。
每個人都有盲點。
有的人是近視眼,遠處的東西自然就看不清,有的人是遠視眼,近處的東西就看不清。
每個人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也是一樣,個人慣有的思維模式,可能會導致自己無法對形勢做出準確而全面的評估。
安迪本著未雨綢繆的想法,現(xiàn)在就開始自己培養(yǎng)能堅定地維護自己正確的立場的團隊,來讓他習慣優(yōu)秀想法至上的決策原則,為他打下的家業(yè)和事業(yè)保駕護航,即使沒了穿越者的高瞻遠矚。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或者用居安思危來表達會更貼切,他不想失敗,他喜歡贏的感覺,所以他愿意坐在會議室里看著眾人爭吵辯駁的面紅耳赤,自己提出的觀點被在坐的屬下毫不留情的反駁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