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環(huán),《寰球音樂評論》雜志社,記者安德烈收到了一條信息,然后他收拾行囊,動身前往復(fù)祝。
安德烈今年36歲,身高1米86,黑頭發(fā),藍眼睛,高鼻梁,是一位帥氣的混血兒。他的父親是美國白人,他的母親是一位臺灣女人。
安德烈畢業(yè)于美國的茱莉亞音樂學(xué)院,如今是一位小有名氣的音樂評論人。
安德烈來到香港西九龍,從那兒坐上了直達復(fù)祝的高鐵。
在這長達七個多小時的旅途中,安德烈聽著孟玥的一張專輯,決定寫點什么。
孟玥作為一個現(xiàn)象級歌手,受到眾多歌迷的喜歡,但最近兩年,她總共才出了一張新專輯,而且里面的歌,說實話,有點平庸。
這是不是和孟玥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真人秀節(jié)目,根本沒有好好用心唱歌有關(guān)?
安德烈不由感嘆了一聲:如今的音樂行業(yè),危機四伏!就像孟玥這樣的頭部歌手,也得忙于在電視臺走穴,參加選秀節(jié)目,擔任什么音樂導(dǎo)師——單純靠出專輯或開演唱會,根本就是入不敷出!
下午四點左右,安德烈到達了復(fù)祝西站,然后打了一輛出租車來到下榻的酒店。
安德烈拿出手機,聯(lián)系了他此行采訪的對象,年輕的器樂演奏家姚小丫。
安德烈說:“您好,是姚小丫女士嗎?我是《寰球音樂評論》的記者安德烈,之前我們在郵件上聯(lián)系過的……”
姚小丫在電話中說:“哦,您好,您好,安德烈老師!”
安德烈說:“我已經(jīng)到復(fù)祝了,我想今天就對您進行采訪,方便嗎?”
姚小丫回答說:“啊,今天?今天可能不得行。我還另有安排。安德烈老師,明天早上九點,在江北嘴國金中心的星巴克咖啡廳見面,怎么樣?”
安德烈說:“行!”
******
姚小丫結(jié)束了和安德烈的通話后,對母親桑美琴比了一個V字形的手勢,說:“耶!《寰球音樂評論》的記者要來對我進行封面人物專訪了!媽,我厲害不?”
桑美琴看著女兒,心悅誠服地笑說:“厲害!”
姚小丫立馬給父親姚勇波院士打電話,告訴他這個好消息。
姚勇波院士聽了,也為女兒感到高興,在電話里中氣十足地問:“《寰球音樂評論》?什么地方的《寰球音樂評論》?”
姚小丫說:“總部位于香港,在亞洲樂壇有相當影響力的一份老牌雜志!爸,你不是喜歡孟玥嗎?孟玥就曾經(jīng)是《寰球音樂評論》的封面人物!”
姚勇波院士哈哈笑說:“小丫,這么說,你的地位馬上就要和孟玥并駕齊驅(qū)了?乖乖,不得了?。 ?/p>
姚小丫說:“孟玥是歌壇大姐大,我和她比,差得遠呢!而且,她搞的是聲樂,我搞的是器樂,領(lǐng)域不同呢!”
姚勇波院士哈哈笑說:“音樂都是相通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