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怯戰(zhàn)求和
嘉寧三十二年,五月十二日。
昌平縣,傍晚,殘陽如血。
縣城里的暮鼓聲方才響起,守城的步卒無意間瞥見官道盡頭,正有一支馬隊緩緩而來。
步卒用手在眉骨上搭著涼棚,瞇起眼睛看去,馬隊為首者是一對少年男女,兩人并駕齊驅(qū)。
在兩人身后,一眾披著銀甲白袍的羽林軍拱衛(wèi)著離陽公主,還有羽林軍在后面駕著馬車,馬匹拖著的板車上停著六十七副靈柩。
城關(guān)下的步卒們相視一眼:“來了,去報信?!?/p>
等馬隊來到城關(guān)下,一名守城偏將攔住去路,面無表情道:“兵部火票?!?/p>
李玄策馬上前,神情疲憊的從懷中取出兵部火票。
偏將低頭檢查許久,確認(rèn)無誤,又對身后步卒招手:“檢查他們的行囊?!?/p>
李玄平靜道:“我等哪有什么行囊?”
偏將哦了一聲:“那就搜身?!?/p>
齊斟酌怒道:“吃了熊心豹子膽,連御前禁軍也敢刁難?”
可偏將并不懼怕,竟抬頭對齊斟酌冷笑:“御前禁軍?不過是弛備納賄、媚敵茍安之輩,我朝邊軍不怕景朝,他想要元城,便讓他打過來好了。憑什么景朝開口要人,我朝便要將元城拱手奉還?”
昌平縣城門前安靜下來,陳跡皺起眉頭。
奇怪。
他們馬不停蹄的從崇禮關(guān)趕到昌平縣,按理說,昌平縣不該有人在他們抵達(dá)之前得到消息……除非有人快馬加鞭回來報了信。
而且,明明是景朝主動求和、甚至獻(xiàn)城和親,也忽然變成了寧朝怕戰(zhàn),要將元城拱手奉還。
陳跡嗅到一股不尋常的氣息,有人在刻意歪曲事實(shí)。
他不再理偏將,策馬往昌平縣城里走去:“弛備納賄、媚敵茍安,這八個字可不是武人能想出來的。我不想深究這是誰教你的,但這不是你們能插手的事情,讓開?!?/p>
偏將還要攔在他身前,卻聽陳跡又說道:“讓開吧,總督京營儀仗使不是你能攔的,府右街陳家也不是誰都能湊上來招惹的,這樣說雖然很像奸臣,但為你一家老小著想,換個更有分量的來?!?/p>
偏將愣在當(dāng)場,府右街陳家這五個字像一記警鐘。
陳跡驅(qū)使戰(zhàn)馬來到偏將面前,巨大的影子攏在對方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