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周富明,還是唐學謙現(xiàn)在都無法像張恪那樣清楚的看到海州控股這家殼公司在今后幾年間的遠大前景。
自然也無法預料其中的政治意義與社會意義。
張知行也不清楚,對于來說,最大的意義就可以從繁瑣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可以做一些有建設性意義的工作,這本身就能增加他的資歷。
雖然這家殼公司看上去是那樣的寒酸。
市政府秘書長張知行兼任殼公司的總經理,但除他之外,市里沒有給公司增加任何人員上的編制,哪怕一個事業(yè)編制名額都沒有,更不可能劃撥辦公經費。
張知行也不是不知變通的人,他在政府辦大權在握,又有唐學謙的默認,在籌建之初就從政府辦調兩個人負責公司的日常事務,還調了一部小車給公司專用,前期的辦公用品、傳真、電話之類的,直接市政府辦搬過來,也無需顧忌別人說什么。
調用的兩個人,編制還在政府辦綜合處,調用到海州控股公司,收入、福利也不影響絲毫,還能跟秘書長加強關系,又怎么會不愿意?
市里對政府辦領導成員的工作職責進行重新調整,減輕張知行身上的負擔,加重兩名副秘書長身上的擔子,由兩名副秘書長分別兼管市容管理局與信訪局的工作,權責相關,兩名副秘書長又怎么會推辭?
就算如此,張知行也要因為政府辦繁瑣的事務耗去大半的精力與時間,對海州控股公司無法做到親歷親為,需要找到合適的人去執(zhí)行國企業(yè)改制新的嘗試。
張知行與唐學謙都是從海州師院搞經濟研究出身的,首先想到回原來的海州師院、現(xiàn)在的海州大學尋找合適的人手。
張恪聽到海州師院經濟學教授李明學將辭去教職加入到海州控股公司,對他爸差點由嫉生恨,同樣是殼公司,待遇怎么就千差萬別?
李明學愿意屈尊到錦湖的話,張恪可以現(xiàn)在就開百萬年薪給他,但是事實上,隆裕集團在幾年后也曾以如此的高薪邀請過李明學,李明學卻不宵一顧,埋頭專心致致的做學問。
事實上,張恪給唐學謙所設計的針對海州市轄國有企業(yè)進行改制的模式是由李明學在兩年后提出來的,張恪只是仿照本該由李明學提出的模式,并在基礎上進行一定的改良才最終形成現(xiàn)在的方案。
歷史不在今年夏天發(fā)生逆轉,李明學兩年后提出地新改制模式也不會有應用到實踐的機會。
在兩年之后,很多人都看到國企改制中存在著巨大的利益誘惑。
那時的海州市黨政大權,都由丁向山一手把持,誰會輕易放棄這起官商參與的財富盛宴?
海州國有資產控股公司要一直拖延到2002年才組建成立,那時,已經是國有資產盛宴的尾聲了。
張恪希望唐學謙跟爸爸不要向外界透露這方案是由錦湖提供,唐學謙問他為什么,張恪笑著說:“這份方案拋出來會擋住很多人的財路,要讓別人知道是錦湖在多管閑事,會遭人嫉恨的?!?/p>
李明學毅然放棄海州師院的教職,也是給張知行拋出這份方案所動。
他這時對這種國企改制的新模式也形成初步地概念。
但是張知行提供的方案更詳實、更成熟。
還有一點很重要地因素,就是他對張知行人格與學識的認同。
換作其他人。
對國企改制存在地問題看得這么透徹,又有這么強勢的背景支撐。
放棄公職直接下海參與這起即將到來的財富盛宴才最正確的選擇吧?
當然,錦湖將殼公司的方案提供出來的氣度,也讓唐學謙、張知行甚為折服,他們還不清楚這些其實都是張恪鼓搗出來的。
……………………
張恪在期末考試地前兩天,遇到來家里拜訪地李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