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儀器在芯片集成與功耗方面的技術成就是令人嘆為觀止的,張恪當即表示德州儀器若是在這方面有些自以為過時、但是相對第三世界國家與地區(qū)來說還相當先進的技術,錦湖都可以考慮掏錢購買。
在ess正式給錦湖并購之后,成漢璋、肖晉成加盟錦湖,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他們兩人就將錦湖薄弱的技術底子摸透了,錦湖開出來的p3原型機,用兩枚七號電池只能堅持一個半小時的播放時間,這當然不僅僅是電池質量的問題。
即使用上無記憶效應、容量體積比最大的鋰電——九七年采用鋰離子電池成本會很高,反正p3會先在日韓歐美市場推廣,成本高一些倒也無妨——播放時間也不盡人意,當然,不盡人意之處也遠不止這么一點,原型機技術離將產品推向市場的成熟技術還有相當遠的距離。
錦湖并購ess之后,就要將ess當成技術研發(fā)的主力,除了花費一百萬美金收購差不多快要資不抵債的ess之外,還將首次注入一千萬美元的資金用于研發(fā),錦湖還會將主任工程師丁春建領導的技術攻關小組并入ess——這個技術攻關小組此時幾乎集中了錦湖這段時間以來網羅到的最優(yōu)秀的技術骨干——成立陣容更加龐大的技術攻關小組。
但是要在半年時間里要將p3所需要的關鍵技術做到相對完美,成漢璋頭上頂著的壓力還是巨大的。
當然,p3播放器這款產品最終要完美無瑕,還要產品設計等諸多方面的努力。
錦湖的決心也是巨大的,除了硅谷的ess之外,錦湖還將在日本筑波市成立一家技術研發(fā)實驗基地,還將在韓國漢城、日本東京、香港成立三家工程應用與工業(yè)設計中心,包括在海州的錦湖工程應用與技術研發(fā)本部,錦湖前期地技術擴張就包括三個技術研發(fā)中心、四個工程應用研發(fā)中心。
支撐錦湖進行如此規(guī)模技術擴張的基礎就是愛達電子每個月高達近一億元的高額利潤。
還將包括錦湖從第三代解碼芯片市場中分得地那一部分壟斷利潤。
說及消費電子產品的功耗與使用時間問題,張恪也很清楚,日后國產手機最初讓人垢病的也是待機時長問題。
海外廠商生產出來的手機最長能待機一個月。
國產手機都堅持不到一晝夜,如何能消費者不把國產手機劃入低檔貨的行列?
不僅僅手機如此,其他諸多消費電子產品,都存在相關地技術問題。
這就涉及到芯片模塊集成、電源功耗管理等一系列復雜的技術,張恪不清楚具體的技術構架。
但是準確無誤的知道未來電子產品地發(fā)展方向,具體地技術問題自然要交給專業(yè)人士去處理。
當然,這也由于國內廠商缺乏產品研發(fā)的能力,不要說核心的技術了。
就是產品設計都嚴重依賴于國外公司。
這種幾乎完全依賴海外電子廠商與設計公司的局面,造成國產電子產品同質化現(xiàn)象嚴重,就拿日后的國產手機舉例,國內廠商的手機性能都差不多,打廣告做市場的水平也相差無幾,最后競爭的手段就是比價格了,價格戰(zhàn)一開始,利潤空間就下降,國內廠商為了降低生產成本維持生計。
又被迫采購低質低價的元器件來,反而陷入國產電子產品越來越低檔地怪圈。
錦湖能不能在國內電子廠商中獨豎一幟,擺脫“國產貨就是低檔產品”的怪圈,考驗也是巨大的。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張恪不會讓錦湖涉足太多的產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