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愛達電子跟兩個月前迥然不同,要是給益隆鎮(zhèn)政府派出外地解決三角債務的原聲達電子廠廠長陳強回來,只怕未必能認出來。
廠前草坪地重新整飭過,與公路之間的泥濘空新鋪了一段瀝青,紅磚裸砌的圍墻粉抹過,又加了一層淡黃色的涂料,整間工廠都加涂涂料,增加標識系統(tǒng),如警示、禁止標識等。
蘇津東依照質量管理體系19001的標準整肅電子廠的生產管理,改善工廠工作環(huán)境,雖然還是這家占地不到三十畝的小廠子,卻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沒有對生產線投入改進,僅僅依靠質量管理,就讓生產線下來的收錄機保持穩(wěn)定的質量。
陳信生在進愛達電子廠的研發(fā)室之前,由張恪陪著到車間轉了一圈,短暫的時間,覺得愛達電子廠雖然小,但是生產管理確定不錯,放眼國內都要算是好的。
隨丁槐從合肥萬燕跳到愛達電子的工程師有六人,加上愛達電子之前自身培養(yǎng)出來的五名技術員,愛達電子技術部共有十二名員工,這或許算不上什么,但對于一家只有六十名工人的小廠,愛達電子在技術上的投入比例就相當驚人,而高學歷所占比例也是國內少有的。
的確,張恪目前只支付給益隆鎮(zhèn)政府首付款20萬元,投入20萬元用于改造生產設施,樣機開發(fā)他差不多給了一百萬資金。
這對動輒投入上千萬美元進行某項產品研發(fā)的ti公司,實在是大巫見小巫,但對于同時進入影碟機制造行業(yè)的其他國內產業(yè),愛達電子也算有不錯的起步。
張恪猜測愛吉伯一旦對他手里地技解決方案感興趣。
就會派人到廠子里來考察,他特意讓技術部在c-cube第一代定型解碼芯片的基礎上趕制出一臺樣機,目前萬燕就是采用這種技術,這對丁槐手下的這幫工程師而言,沒有太大的難度,只需求提供相應的元配件就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到,而且能完現(xiàn)目前影碟機的所有功能。
ti公司要研發(fā)的新一代芯片就要將一些常規(guī)功能集成到解碼芯片上,解碼芯片的集成度越高,最終的整機質量越穩(wěn)定。
ti公司要是拿著萬燕公司地定型機回去解剖研究,也能分析出萬燕所采用的所有生產技術。
但是需要相當長地時間,要是很簡單的話。
ti公司當初也不會輕易地半途而廢,既然重新改變對新興國家市場的認識。
特別在ti已經延誤三個月的時間之后,一切能縮短研發(fā)過程的手段都是值得考慮的。
限于萬燕只能向c-cube公司公開生產技術的約定,萬燕不可能直接向ti公司提供新一代解碼芯片的技術解決方案。
最重要地是,要不是丁槐、蘇津東等人從萬燕出來,要不是張恪在他大學地課堂上對國內影碟機產業(yè)專利問題有過深入的探討,外界暫時還無人知道c-cube的第二代解碼芯心的技術方案其實就是對萬燕各種獨創(chuàng)性生產技術的集成化。
張恪手里這份技術解決方案對于那些想進軍解碼芯片市場地公司真的很有價值。
張恪讓工程師在利用第一代解碼芯片制成的影碟機上演示完目前影碟機所具備有所有功能之后,說道:“我冒昧的給ti董事長安吉伯先生發(fā)第一封電郵的時候。沒有想到陳先生會這么快就來訪海州。我們提出技術解決方案,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要不再給我們半年的時間,我們可以提供一份更完善的方案?!鄙頌閠i公司中國區(qū)總裁,陳信生到這么小的廠子來考察。
多少有些屈尊,張恪的態(tài)度讓他心理多少有些彌補,卻沒有料到張恪話鋒一轉,“我們聽說有個臺灣華人在硅谷設立的ess公司也有意進入解碼芯片市場,跟他們討論討論,或有利于方案的完善……”
陳信生定睛看著張恪,似乎有些不確定張恪這句話有些威脅的意思,說道:“c-cube公司將第一代解碼芯片技術出售給ti時,已經約定不能向第三方出售這項技術……”
張恪記得到一直到九八年,影碟機的價格才逐步降到兩千元以下,從這上面判斷ess公司一直到九七年底才推出成熟的解碼芯片打破c-cube的技術壟斷,原來他們是靠自身的技術力量從零開始研發(fā),難怪速度這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