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健對他私自往省里遞材料可能導致的后果十分清楚,這份材料要沒有特殊的渠道,不可能送上去;就算運氣比較好,材料送上去,還要閱讀的領導對合資這件事有著清醒的認識;就算分管的領導認同陶行健的觀點,但是他怎么可能不考慮到惠山市的態(tài)度。
香雪海合資案,只是地方政府與企業(yè)對外資盲目的熱捧,缺乏清醒的認識,或許根本就是不愿意去顧慮背后深層次的原因,但是一切都是在合法的程序下走到最后一步。
只能依賴省里否決這一方案,但是要依正常的程序走,不要指望省里有誰會為此事站出來。
陶行健不止準備了一份材料,張恪向他要了一份材料,給徐學平打電話,現(xiàn)在只有徐學平有能力在這個時候否決這事。
當然,就算徐學平認同陶行健的觀點,也不可能簡簡單單的就完全否定惠山市政府做出的一些努力。
張恪不方便到省政府去找徐學平,徐學平接到張恪的電話,聽張恪說有比較重要的事情匯報,便讓張恪去新梅苑一起吃中飯。
芷彤跟晚晴住在海州,周叔惠便自己找地方發(fā)揮余熱,張恪趕到新梅苑,她也剛接到徐學平的電話趕回來與保姆一起準備中飯,看著張恪從車里鉆出來,笑著責怪說:“嫌我們老頭老太嘮叨了,到省城來還住賓館,要不是有事情,是不是還不跟我們打聲招呼?”
徐學平與秘書李義江也很快坐車從省政府趕了回來,在徐學平的書房里,張恪將材料交給他。又將來龍去脈簡明扼要的講述了一遍。
香雪海合資案并非單純的是一個企業(yè)地問題,香雪海合資案反應于當?shù)卣畬ν赓Y的盲目追捧,對外資缺乏應有的警惕(官方說法),不僅眾多民族品牌給外資借合法的手段扼殺,還使得東海省家電產(chǎn)業(yè)集群淪外資家電巨頭的加工車間。
九十年代初期,廣東順德、山東青島,東海省東部形成三大家電產(chǎn)業(yè)集群,東海省東部地區(qū)的集群規(guī)模最大。
但隨著對外資的盲目追捧,被外資合法的、有步驟地,演變成他們的加工車間。
徐學平聽張恪說了一遍,又很快將材料過了一下,很快就抓住其中的要點,手指習慣性的輕輕叩著桌子,說道:“三年不能生產(chǎn)自己品牌的電冰箱,技術人員全移進合資企業(yè)。那原來的香雪海電冰箱廠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這一條件過于苛刻了,還不如將整家香雪海電冰箱廠都置入合資企業(yè),也不如讓三星直接在惠山獨資建廠……”
張恪搖了搖頭,說道:“三星與香雪海合資。主要是看中香雪海建廠近三十年來的技術積累,還有就是想拿三星地電冰箱借助香雪海的渠道資源大規(guī)模進入國內(nèi)的市場,他們提出香雪海品牌禁用三年的條件,一是不想合資公司將精力分散到三星冰箱之外,還有就是趁合資之機消滅他們進軍國內(nèi)電冰箱市場最大地競爭品牌……這時候完全買下香雪海電冰箱,雖然支付代價更高,但是三星未必不愿意,多付些錢,可以一勞永逸。要是獨資建廠,三星又怎會甘心?合資倒是符合三星最大的利益訴求,既可以減少進入的成本,還能達到他們最初的陰謀詭計?!?/p>
徐學平背靠著椅背閉目思考,合資方案明顯對中方企業(yè)不利,惠山市政府仍支持合資方案。
是看到合資成功會帶來數(shù)億的外商投資,除了能迅速提高地方上的國民生產(chǎn)總值之外,引進世界500強的企業(yè),也可以給地方政府政績濃重的增加一筆。
而香雪海的普通技術工人,大概會向往合資公司稍稍優(yōu)渥一些地薪資而支持合資方案,反而能權衡利弊的反對聲音卻小了許多。
張恪首先要確認徐學平對此事的態(tài)度,他有所猶豫,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不經(jīng)正常的程序,直接插手下面部門的事務。
會在整個官僚體系內(nèi)部形成阻力,畢竟東海地一把手是陶晉書記,而非徐學平。
張恪輕聲的問:“可不可以找個無關緊要的人,將這件事捅開來……”
“有合適的人?”徐學平問。
“嗯!”張恪心想就算朱小軍不開竅,找這么個人也不是什么難事。
朱小軍沒有手機,他工作后買了一只尋呼機,張恪沒有刻意記朱小軍的聯(lián)系方式,給許維宿舍打電話,拜托令小燕聯(lián)系朱小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