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便甩下重磅炸彈,“呼圖或許撤兵了!”
此言一出,帥帳內(nèi)瞬間炸開了鍋,眾人面面相覷,滿臉震驚。
并州大營的斥候拼著性命危險,混到了王庭邊緣的位置,雖沒抓到活口,但憑借著豐富的經(jīng)驗和敏銳的觀察力,他們發(fā)現(xiàn)王庭部落周圍的營帳,比骨祿等人交代的少了將近三分之一。
野外行軍打仗,判斷敵方實力是非常重要的功課。通常是數(shù)灶口,十人一伙。通過灶口的數(shù)量大致推算敵軍的兵力。
這一條放在南衙諸衛(wèi)中或許有些行不通,因為他們的大鐵鍋,幾百人的飯食能做,幾千人的也能做,難以精準(zhǔn)判斷。
但對此時大部分的軍隊而言,都行之有效。
其次就是數(shù)營帳,雖然沒那么精準(zhǔn),但也是判斷實力的重要標(biāo)準(zhǔn)之一。
可即便如此,另一個疑問縈繞在眾人頭頂,揮之不去。
呼圖,撤兵的理由是什么呢?
無論是從戰(zhàn)場表現(xiàn),還是骨祿等人的敘述中,呼圖都是一個強硬無比的人。
好聽點叫寧折不彎,難聽點就是一根筋。
戲演到這一步,先前都不肯順著吳越和白雋遞過去的梯子下來。
什么能動搖他的決定呢
范成達目光閃動,當(dāng)機立斷,將計就計,“既然前鋒已經(jīng)露出頹勢,不如趁機攻打下來?!?/p>
這一提議,瞬間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認可,眾人摩拳擦掌,眼中燃起戰(zhàn)斗的火焰,都想著趁此機會狠狠打擊突厥人。
唯一可慮的,就是呼圖的主力離去不遠,甚至可能迂回,包抄他們的后路。
但這么一點微小的可能,只存在于各種話本之中,實際操作難度有多高,眾人心里都清楚,絕非只是嘴上畫策那般簡單,戰(zhàn)場局勢瞬息萬變,哪能顧慮那么多。
次日清晨,晨曦剛剛灑在草原上,兩座大營精銳盡出,如洶涌的潮水一般,向突厥前鋒大營發(fā)動總攻。
一時間,號角聲聲,劃破長空,擂鼓陣陣,震天動地,千軍萬馬裹挾著一往無前的氣勢向前沖鋒,馬蹄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
吳越在前督戰(zhàn),白雋留守后方。
馮睿達一馬當(dāng)先,率先領(lǐng)兵踏入突厥營盤,映入眼簾的卻是一片慌亂,四處逃散的突厥人如沒頭的蒼蠅般亂竄。
好在他得了范成達的再三交代,沒有一時氣血上頭殺紅眼,而是強忍著心中的戰(zhàn)意,四處搜尋那些突厥貴人,畢竟此刻,情報可比殺敵重要得多。
白雋在后方得到攻陷突厥前鋒大營的消息后,臉上笑開了花,笑嘻嘻地對陪在身邊的侄子白經(jīng)武說道:“將來,我或許能謚個‘桓’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