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目光堅定,同樣蘸取牛血涂抹在唇上,大聲回應(yīng)道:“突厥亦愿與大吳結(jié)為盟好,共享太平!”
言罷,他也將血酒一飲而盡。
土壇下,雙方的士兵們整齊跪地,齊聲高呼,聲音響徹云霄。
在陽光的照耀下,土壇周邊的眾人身影堅毅,他們的誓言在草原上空久久回蕩。
歃血為盟儀式已成,軍士們將這頭承載偉大歷史使命的壯牛,鄭重埋葬在壇前,同時將記錄盟約的正本一同埋下,副本則由雙方各自帶回珍藏。
段曉棠曾經(jīng)審閱過盟書的條款,里面一句實(shí)惠話都沒有,全是呼吁和平的假大空套話。
段曉棠敢保證,吳越和羅布說這話的時候,心底肯定想的是條件成熟,一定要把對方干翻。
大不了他們不親征,給這道誓言留下余地。
盟約是什么,廢紙而已。沒有任何監(jiān)督和懲治條款的盟約,連廢紙都不如。
接下來才是雙方吃吃喝喝,正式拉攏交情的時候。
空地上支起一片碩大的遮陽棚。
它只有頂棚和立柱,一來給貴人們遮陽,二來視野通透,以防棚內(nèi)出現(xiàn)刺殺等意外情況時,能迅速處置。
遮陽棚下面放置數(shù)張席案,雙方親隨在其間來來往往送菜,布置酒席。
準(zhǔn)確地說,是雙方親隨將早已準(zhǔn)備好的酒菜放在托盤上,由另一邊的親隨送去相應(yīng)桌案上布置。
禮尚往來,所以今日的酒席上一半是大吳傳統(tǒng)菜色,一面是草原特色菜肴。
礙于雙方的緊張關(guān)系,恐怕沒人敢吃異鄉(xiāng)菜,就怕著了道。
真真正正地“看菜”。
哪怕明知不會有人吃,周水生和伙頭營的廚子們依舊拿出渾身解數(shù)。兩國廚子同場較藝,爭得就是這份面子。
宴會上,所有杯盤碗碟皆用金器。
段曉棠看人擦洗的時候,大呼奢侈。
孫安豐緩緩道:“這是不得不為。”
萬一用瓷器、陶器,不小心摔碎了怎么辦?
摔杯為號是什么意思,讀過《鴻門宴》的人都知道。
以大吳和突厥的關(guān)系,當(dāng)場就得拔刀,先下手為強(qiáng)。
誰有空聽你解釋是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