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往后能否將“檢校”二字去掉,就要看這段時間的表現(xiàn)了。
另一種辦法,就是將各地暫留并州的官員臨時“捉”來用了,打黑工的變成打白工。
好在他們都有施政經(jīng)驗,不用臨時培訓官場規(guī)矩,直接就能投入工作。
并州地方官場上層幾乎被橫掃一空,除了領(lǐng)頭的白旻,半病退的雍修遠。
真正活躍在臺前的實權(quán)官員,官階最高的竟然是晉陽縣令古陽華。
結(jié)果古陽華在前段時間刺史府事變,翻墻逃亡時,還把腿摔斷了,每日只得拄拐辦公。
杜喬每每見此情景,都不由得想起潘潛腿受傷時,被祝明月“手又沒斷”為由,壓著寫《三國演義》的事。音信寥寥,也不知他現(xiàn)在過得怎么樣。
古陽華不硬撐著又能怎么辦?他倒下了,并州城中才是真正沒了領(lǐng)頭人。
出人意料的是,并州靠著小貓病貓三兩只,居然把一大攤子事業(yè)撐起來了。
長安吏部可以考慮一下,地方是否有冗官的問題了。
可見并州官民除了造反之外,對于北征事業(yè)還是非常支持的。
事實上,如今并州實職官員少,但外包多啊!尤其那些豪族子弟,不僅自帶干糧,還自帶幕僚打工。
一人能當十幾人用。
重新修繕過并州刺史府內(nèi),一片喜氣洋洋。他們苦熬了這么久,終于迎來曙光,得以見到出頭之機。
實在是太不容易,命數(shù)差點的,早已骨埋黃土。
白旻反客為主,坐在正堂上首的位置。他的左右分別是范成明和雍修遠。
自從張句謀反之后,范成明明目張膽地外穿盔甲出入并州各處府邸和官衙,將不信任之意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但沒人能指摘什么,范成明本就是武將,雖然不怎么經(jīng)打,但盔甲就是他的固定服飾。
當范成明想穿呢?天氣越來越熱,穿著盔甲仿佛一坨放進蒸籠里的肉,那份難受只有自己知道。
范成明抬眼看向?qū)γ娴挠盒捱h,臉色焦黃,面容憔悴。原先或許是裝病,但現(xiàn)在應該是真病了。
白旻開口說道:“此等喜事,自該稟告長安?!闭f完,瞟了雍修遠一眼。
吳越和白雋自有他們上報喜訊的渠道,但并州作為大后方,也該發(fā)聲。
喜事人人賀,都沾光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