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明月?lián)u頭,她對別人的家事沒興趣。
劉蘭芳不擔(dān)保真實性,“這些都是我們從平日與尹家人閑聊中拼湊出來的?!?/p>
尹家在鄉(xiāng)間略有薄產(chǎn),尹金明又是長子,本該在一畝三分地過得滋潤無比。
偏偏生母早逝,父親續(xù)弦,于是他就有了一對后爹后娘。這才導(dǎo)致他斷斷續(xù)續(xù)讀書,只到啟蒙的程度。
待到成人娶妻,夫妻二人性情相契,育有一雙可愛的兒女。盡管家中福澤未曾眷顧,但夫妻二人相互扶持,日子倒也過得溫馨和睦。
尹金明看了多年白眼,自知家產(chǎn)無望,只想攢些私房,往后分家自立。
但人算不如天算,朝廷為了東征,大興兵役,攤到了尹家頭上。
像尹家這種小有家資的人家,本可以走門路,拿錢消災(zāi),尋人代役。
這種買命錢,落到一般人家頭上,也算傷筋動骨。
尹父舍不得錢,又舍不得后娘生的幾個兒子,就把尹金明推出去了。
臨行前尹家答應(yīng)會照應(yīng)好他的妻兒,待尹父百年后,分他這一房一份家產(chǎn)。
劉蘭芳言及此處,心中不禁泛起幾絲同情。
劉家與李家因家境貧寒別無選擇,只能出人。
尹家明明有選擇,卻還是把尹金明推出去,顯然就是沒良心。
好在尹金明福大命大,機緣巧合進(jìn)了右武衛(wèi)遇上段曉棠,不僅保住了性命還一路高升。
那兩年遼東拋下了多少尸體,又是誰的丈夫,誰的父親。
更何況,尹金明這一脈本就是嫡長房,不管鄉(xiāng)下還是城里的規(guī)矩,家產(chǎn)都該拿大頭。
祝明月自動把故事延續(xù)下去,“但尹家沒好生照應(yīng)他的妻兒?!?/p>
晁瑜英母子幾個剛到長安是什么模樣,記憶猶新。
梅春兒點頭,“嗯,尹中侯入軍中后,曾往家中寫信,晁娘子回信一切都好。但他多留了一個心眼,另寫了一封信,請相熟的故交去家中探望一二?!?/p>
“結(jié)果是母子幾個被折磨得不成人形?!?/p>
想來是尹家后娘的主意,晁瑜英母子幾個若死了,連一份家產(chǎn)都不用分。
至于尹父,光榮的在其中隱身了。
那時尹金明和晁瑜英夫妻倆誰都指望不上誰。
只是誰都沒想到,尹金明做了將官,在軍中混出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