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下一目標
有些事雖還沒正式在朝堂上提出來,但所有人心知肚明。
八九月皇帝回歸長安,那時南衙大約要正式募兵擴將。
底層軍士從地方征調,而“將”怎么擴,就是考驗吳嶺水平的時候。
在招納新將之前,首先要做的是保住“老將”。
牛彬和柴岳所作所為,將南衙左右衛(wèi)之爭的老黃歷再次翻上臺面。
吳嶺必須在皇帝清算左衛(wèi)之前,將他這股念頭打消,南衙再經不起風波。
好在去黎陽的幾十個混賬中,朝中各部門盤算一番,南衙竟是牽連最少的,只有兩三個邊緣家族的子弟。
甚至人的身家背景,你可以說是南衙,也可以說是兵部。
這么一看,不說南衙子弟各個品德高尚務正業(yè),至少說明諸衛(wèi)明面上,和楊胤走的不近。
“老將”暫時保住,“新將”從何而來?
吳嶺暫且劃出幾條路子,軍功提拔是一批,高門將門子弟恩蔭是一批。
梁景春和馮睿達等人在平叛中的表現證明,將門子弟別管平時如何亂,真到要命的時候,也能發(fā)揮出威力。
而馮睿達又帶出另一條路子,地方軍門。
南衙作為中央軍事力量,是國家精銳。各大營常駐地方,是為邊軍。二者既合作亦互相防備。
不如趁這次機會,調遣部分地方大營精銳入南衙,擴充中央實力,又加深彼此的聯系。
原先鎮(zhèn)守遼東的燕國公盧家垮了,底下幾個軍頭爭搶不休。
吳嶺不知細情,遼東是否有可用人才,等六衛(wèi)歸來再做計較。
現在看的是吳越呈送的在洛陽休整的三衛(wèi)的報告,陪同者右武衛(wèi)右屯衛(wèi)大將軍。
李君玘為借兵曾言讓出首功,但范成達是個正派人,機會讓出來,我自己拿!
拿到首功是我的,拿不到是我沒本事,呈上的戰(zhàn)報仍將李君玘列在首位。
吳嶺喟然道:“李君玘,可惜了!”
楊胤一死,他的背景徹底干凈,年富力強,一個現成的諸衛(wèi)大將軍人選。
洛陽守軍方面,范成達只提了兩個人,一個李君玘,一個馮睿達。
至于其他人,不知是看不上眼,還是暗恨他們中間出了叛徒,連累李君玘,差點牽連大局。
若李君玘活著,洛陽守軍方面的請功,自然該他出面。
但現在李君玘犧牲,馮睿達拍拍屁股回長安,萬事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