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60章
求親誠意
王家人此刻看李君璠的眼神都變了,你不是失怙失恃,只能依附舅家生活嗎?怎么沒說你舅舅和大哥來頭這么大呢!
國公、郡公、縣公、大將軍……李君璠是最小也最不中用的一個。
轉念一想,若真是地里的小白菜,怎么輪得到他不到弱冠之年做功曹。
倘若李君璠早些透露自己的家世背景,王家壓根不會打他的主意。
齊大非偶的道理人人都明白,王家并非賣女求榮的人家,只能委婉地表示需要考慮考慮。
天理昭昭,報應不爽。
訂婚本是喜事,王家沒有一口答應下來,便意味著其中變數頗多。
李君璠眼看這樁婚事即將告吹,一邊急忙請托中人從中斡旋,一邊尋找機會將王寶瓊約出,好生剖白一番。
與此同時,王家四處托關系打聽李君璠的底細,好在馮家、李家都非無名之輩,哪怕相隔千里,亦有人知曉他們的根底。尤其是最近發(fā)生的那些大事,更是讓人對他們的背景有所了解。
北征失利,兩家一起走了背字,這大概就是為何李君璠一個高門子弟為何會來他們這個偏遠苦寒的小地方做功曹的緣故。
唯一和李君璠個人相關的,大概就是他先前訂了一門婚事,但在出京前退婚了。
在往常,退婚總會牽涉到男女雙方的品德問題,但結合北征失利的大背景,道德和感情的因素似乎已變得微不足道。
王家認真考察過的李君璠的為人,踏實上進,沒那么多花花腸子,身上更沒有一絲驕橫之氣,難怪先前沒人看出他是高門子弟。
這會不只王家猶豫不決,連親戚朋友也都紛紛勸解。
倘若結親,將來李君璠高升回長安,拋妻棄子怎么辦?又或者他日后另娶高門女郎,貶妻為妾,王寶瓊又該如何自處?
倒不是親戚朋友看不慣王家攀高枝,而故意酸言酸語,都是聽說過的慘痛案例。正因如此,結親時才會更偏好知根知底的人家。
王家舉棋不定,偏王寶瓊被李君璠灌了一通“迷魂湯”,鬧著非君不嫁。
李君璠完全沒意識到自己可能是個“坑貨”,只覺得他與王寶瓊性情相投,千里姻緣一線牽,乃是天作之合。
過了許久,他才從王寶瓊口中推測中的王家的顧慮,不在當前,而在往后。
李君璠趕忙攜了李君玘的書信上門拜訪,上次王家拒絕得太快,都沒讓他有拿出來的機會。
李君璠便是說上一萬句甜言蜜語,也不及身為長兄和家主的李君玘一句話來得有分量。這才是時下公認,最能保障王寶瓊地位的辦法。
李君璠一人的心意可以輕易變更,但家族的意志不容違逆。
李君玘從馮晟身上學來的一點先進經驗,結親時別仗著身份地位拿捏姿態(tài),“騙婚”也要講究誠意。
于是,他在信中將王家稍微拿得出手的事情大夸特夸,又將王寶瓊捧得如同仙女一般。最后還格外謙卑地表示,若能娶到王家女便是李家的福氣,他那不爭氣的弟弟往后就勞煩王家多照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