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傷殘撫恤
“不分!”范成明知道段曉棠并非貪婪之人,“怎么想的?”
段曉棠:“所得財物換成錢帛,給予在役人員衣食補貼?!辈荒苤苯犹岣唣A錢,變成赤裸裸的邀買人心,犯忌諱。
“受傷退役者給予優(yōu)撫,犧牲者撫恤其家人,”關(guān)鍵在最后一句,“一切成定例?!?/p>
段曉棠曾問過李君璞能不能干,但李君璞和杜喬聽完后眼神都有些疑惑,不是理解幾句話疑惑,而是對段曉棠本人的。
腦袋拴在褲腰帶上打仗,為的不就是富貴前程,段曉棠竟要主動舍棄富貴。
戰(zhàn)場繳獲三成財物,僧多粥少,分到底層軍士頭上才幾個錢,真正值錢的是將官們那一份。
李家大宅有多少便是靠當(dāng)年戰(zhàn)場繳獲支撐下來的。
李君璞很清楚,段曉棠提出這個想法出于慈心,但背后的本質(zhì)依然是邀買人心。
若當(dāng)做一門生意,就是拿富貴換人心,人心一齊戰(zhàn)事勝利再換前程富貴。
路走的曲折卻穩(wěn)妥。
大吳對死傷軍士有政策撫恤,但落到實處有多少很難說。將主偶有幫扶卻不能長久支撐下來。
而段曉棠的想法,最關(guān)鍵的就是“成例”二字。
對于這個略顯“天真”的想法,李君璞設(shè)身處地說道:“若在他處絕難施行,但如今可以一試?!?/p>
杜喬奇道:“為何?”
李君璞:“因為曉棠手下兵馬,實際上是河間王世子的私兵。稱得上將官的只有兩三人,不似他處盤根錯節(jié)。比起浮財,他們更在乎軍功?!?/p>
而這個意見是唯一能爭取軍功的段曉棠提出,更要重視。
“一時行易,一世行難。戰(zhàn)場繳獲總是有數(shù)的,未必能支撐下來?!蹦呐律舷氯糠艞壏譂櫪U獲,僅優(yōu)撫就是一個龐大的負(fù)擔(dān)。但若不將優(yōu)撫納入,軍士必有怨言。
吳越深吸一口氣,鎮(zhèn)定道:“定例為何?”
段曉棠:“只是一個模糊的想法,衣食補貼多少先不說。一個受傷的軍士失去大部分勞動能力,需要多少錢財才能重新開始生活。家中男丁去世,他的父母孩子該如何為繼?!?/p>
方向有了,缺的是具體細(xì)節(jié)。
李君璞猜對了,吳越他們不缺錢缺的是軍功,且剛?cè)胧耍丛慈竞缺员獾膼毫?x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