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貝,還是你的事比較重要。
那邊顧嘉良同一眾老友說起往事,“以前教小玉背詩,都是一句一句教,他一句一句學(xué),教個遍,會了也就會了,這不是很正常嗎?”
一群人能在文壇闖下一席之地,可見家中就是重視子弟教養(yǎng)的,尋常的聰慧者見過不知凡幾。
教遍學(xué)會,稱得上聰明,但一遍就記住,那就是質(zhì)變。
以顧小玉的年紀,再是望子成龍的家長,也不會異想天開讓他一次性背完整的一首詩。
這次若不是顧盼兒臨時起意,想逗逗兒子,隨口念了一遍《復(fù)方偶得》,哪能意外發(fā)現(xiàn)小玉
“過耳不忘”
的本事。
雅間的門
“吱呀”
一聲被拉開,王不曜立在門內(nèi),望著外面擠擠挨挨的人群,平日里溫和的面容難得染上幾分肅容,沉聲道:“都聚在這兒作甚?文會還沒散,不回去作詩了?”
人群被他這聲喝問鎮(zhèn)住,一時竟沒人敢應(yīng)聲。
過了片刻,才有位穿寶藍色裙子的夫人大著膽子往前湊了半步,臉上堆著笑問道:“王伯父,
里頭考校得如何了?那孩子到底是不是……”
話沒說完,眼里的好奇卻藏不住。
王不曜聞言,臉上的肅容散去,露出慣常的溫和笑意,語氣不緊不慢,“是個好苗子,眉眼清亮,透著股機靈勁兒。只是歲數(shù)太小,還沒定性。這年紀的孩子,剛吃過什么飯,說不定轉(zhuǎn)頭就忘了,遑論那些拗口的詩文。”
雖然明知道不可能,但白秀然對號入座,總覺得是在點自家。
這話聽著像實話,又像打太極,讓一眾聰明人都聽不明白是何意,顧小玉到底算記住了沒?
眾人都聽出了話里的含糊,卻沒人敢再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