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都這價格了,還有什么可挑的呢!
對于那些世家大族而言,幾十乃至上百頭牛羊不過九牛一毛,一場普通的宴席就可能耗費幾十頭羊,說到底,不過是兩頓飯的開銷罷了。
段曉棠私下問過幾位下屬,這樣的銷售方式,在鄉(xiāng)野里能行得通嗎?
尹金明家勉強算個富戶,一次買兩三頭牛不成問題,但若是讓他們一次性買上幾十頭,那就要傷筋動骨,賣房賣地了。
李開德用十里八鄉(xiāng)的有錢人,祖?zhèn)骷依飵装佼€地卻生了個賭鬼敗家兒子的劉財主舉例。
鄉(xiāng)土人家,大頭都在地里,一年到頭有多少收成、多少家底,明眼人都能估摸個大概。
雖然有能力一次性購買二十頭牛,卻不會買。因為他們的主業(yè)是種地,而非牲畜牙子。
俗話說得好,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
這么高風險的生意,向來以穩(wěn)健為主的莊戶人家是不會輕易涉足的。
在段曉棠看來,耕牛是生產(chǎn)資料。但在此時的農(nóng)人看來,帶來勞力和財富的同時,同樣伴隨著巨大的風險。
段曉棠面露凝重之色,沉吟道:“所以這次北征大勝,我們繳獲了那么多牛羊,還是無法惠澤鄉(xiāng)野?!?/p>
普通百姓連勝利的果實都無法分享,這只是中上層人家的狂歡!
李開德連忙搖頭,說道:“讓一家獨自承擔確實難辦,但幾家聯(lián)合起來,各分幾頭,不就解決了嗎?”
尹金明補充道:“或者提前詢問周邊鄉(xiāng)鄰,看誰有需要,買回來后再進行分配?!?/p>
這就是提前物色好下家。
整個行動關(guān)鍵在于,一定要有一個拿到“入場券”的領(lǐng)頭人站出來挑大梁,其他人才能跟上。
段曉棠腦海中瞬間閃過兩個相關(guān)聯(lián)的詞,集資和分銷。
這無疑是各方都能獲益的好事,南衙處置了戰(zhàn)利品,沿途百姓則能以低于市場的價格購得牛羊。
段曉棠確認道:“金明、開德,如果你們知道這件事,會買嗎?”
李開德篤定道:“只要能搭上門路,肯定買!”
劉耿文忍不住插了一句,“如果用這種法子,買牛的肯定比買羊的人多。”
在增加勞動力和改善生活之間,務實的莊戶人會如何選擇,還用說嗎?
段曉棠不以為意地笑了笑,說道:“這又不是什么大事,牛賣完了,我們就多吃羊肉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