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旭解釋,這種儀式,多是用于攻伐之地與軍營駐地條件相差極大的情況下。
通常這件事都包括在祭天里,但現(xiàn)在圖的就是一個禮多人不怪。他們遠(yuǎn)征草原,不得先求自家神靈保佑嗎?
秦景提供可靠證據(jù),當(dāng)初東征時,他們從揚州拔營時,同樣舉行過祭地儀式。
祭天一般人不能做,但祭地就沒那么多限制。
就連江南大營在東萊決定回師平逆那一晚,時間那么緊迫。孫文宴都擠出一點空當(dāng),在營地里刨了一個坑。
當(dāng)時兩衛(wèi)沒這個意識,一是主事人年輕沒經(jīng)驗,二是返回中原和他們習(xí)慣的作戰(zhàn)環(huán)境大致相類。
段曉棠只得感慨,人要真迷信起來,比林婉婉的三板斧繁瑣多了。
通常說來,出征前祭祀的對象通常是天地祖,如今為了趕時間,只能各自便宜行事。
祭地之后,眾將官出營去王府匯合。呂元正囑咐留守營中的將官清點兵馬,待時辰一到,即刻拔營出發(fā)。
此刻并州大營的將官們應(yīng)該在各家的祠堂里,對著祖先牌位,擺上各色祭品。
祈愿:“不孝子孫某,今承君命,率軍出征,愿祖先庇佑,得勝歸來,光宗耀祖!”
當(dāng)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說出“列祖列宗”四個字時,遠(yuǎn)比敬告天地更為鄭重。
今日眾人到王府,不是為了見吳越,而是面告吳嶺。
在大吳,即便官員面圣,也無需跪著回話。
所以至今,段曉棠都沒正經(jīng)長跪過幾次。
吳嶺一言一行為人敬仰,加之死者為大。如今眾將官一絲不茍地跪在他靈前。
金絲楠木棺在黎明的微光中熠熠生輝,靈前各軍特色干糧依舊擺放得整整齊齊。
吳越穿著明光鎧跪在首位,身后是四衛(wèi)的主將,再往后眾將官按照官階高低依次排列。
段曉棠俯首叩地,心中默默祈愿,王爺,若你在天有靈,就保佑我們出征順利,還這片土地數(shù)年安寧!
保佑你最后的兒子能借這次凱旋,在朝堂上掙得一片立足之地。
樹葉在風(fēng)中輕輕搖曳,發(fā)出沙沙的聲響,段曉棠恍然抬頭四顧,卻只有風(fēng)吹過。
靈堂重歸于寂靜,于此處留下的只有陳鋒一人。
范成達和杜松一左一右護持在吳越周圍,余下的將官呈雁翅狀跟在后頭,一路浩浩蕩蕩地前往城外晉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