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明月聽了半晌,耳邊盡是
“良母”、“言傳身教”、“女子亦能教子”
的論調(diào),心里悄悄松了口氣。
第一波輿論會從這里發(fā)酵,方向絕不會糟糕。
顧小玉這次
“出頭”
的時機和場地,實在選得太好。文會是對才華最包容的地方,在場的女子,更是世上對他們母子最善意的一群人。
當然,八卦終究只是文會的邊角料,真正的核心仍是詩文交流。
祝明月聽得周圍此起彼伏的格律韻腳,當然也不乏諸位老學究的點評,其中當屬王不曜的表現(xiàn)最是和煦。
上午他還端著文壇長者的架子,語氣里帶著前輩對晚輩的寬容。這會兒卻像是換了個人,眉眼間滿是慈祥,活脫脫一副家里有好孫輩的老爺爺模樣。
即便不時被身旁的老友刺兩句,那也是甘之如飴。
好苗子,誰不眼饞。徒弟搶到手,那是他有本事——你們就是嫉妒!
王不曜不厭其煩地指點在場女子的詩文,水平雖有高低,卻個個態(tài)度恭敬,說話也順耳……比國子監(jiān)那群混賬紈绔強多了。
上課睡覺、下課闖禍,教著都折壽,但指點這群女子倒覺得舒心,延年益壽。
王不曜想得遠些,這些女子多是世家妻女,今日指點她們詩文,能有所長進,受益的何止她們自己?說不定將來她們教自家兄弟子侄、孫輩讀書時,就能把今日所學傳下去。
誰能保證,她們的后人里不會出個大文豪?
年年歲歲,水滴石穿,這般積累下去,總能推動整個文壇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