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四野莊實(shí)在抽不出人來,只能從作坊里派人來做活。
難道只有村里人才搶收?但凡家里有兩畝地,不也得先請假回家,把一家人的口糧顧上嗎。
城里的作坊鋪?zhàn)樱F(xiàn)在也是缺員情況嚴(yán)重,連萬福鴻工地的進(jìn)度都比預(yù)期慢上一點(diǎn)。
四野莊收貨的大秤掛在門口一棵大樹的枝丫上,垂下一根粗麻繩再掛上秤。
程珍玉很是滿意這種安排,很好,又省了兩個勞力。
程珍玉站在大秤旁邊,將一切看在眼中。
羅滿為,一個有不少見識但不種地的長安商人,因?yàn)橄热霝橹鞯挠^念,堅(jiān)定地認(rèn)為紅薯是一味酒材。
不過這些酒商向來“膽大包天”,拿糧食制酒,誰管它是不是百姓果腹的口糧。
程珍玉心中思索不停,手邊的活計也不停,她面前是一位老丈,帶著家人推兩平板車紅薯來。
程珍玉緩緩挪動著大秤上的秤砣,若是買東西,買家自然希望秤桿挑的高高的旺旺的,越少的錢帛能買更多的東西。
但輪到賣東西的時候,就希望這秤桿越平越好,能換更多的錢財。
程珍玉將秤砣不斷往后挪,直到再挪不動時,宣布道:“這一筐一百五十二斤,把東西倒出來,筐再去皮重?!?/p>
兩個男工挑著籮筐,將紅薯抬上去莊子的車?yán)?,運(yùn)去儲藏。
幾輪加加減減算出總賬來,程珍玉報了一個數(shù),問道:“老人家,拿現(xiàn)錢還是換東西?”
老人和家人商量一通,決定,“現(xiàn)錢拿一貫,余下的都換成紅糖?!眱端o家人補(bǔ)補(bǔ)身子。
瓜果蔬菜農(nóng)家都不缺,四野莊門市里最常見的是米面糧油糖,更多精細(xì)的東西少有擺出來,但常在四野莊做工的,大約知曉莊子上有哪些出產(chǎn)。需要時找管事說兩句,都能換出來。
老人在柜臺上領(lǐng)了一貫錢,小心翼翼將用樹葉包裹的紅糖揣進(jìn)懷里。
出得門來,看見黑板上寫的密密麻麻的文字,可惜全家不識字,一點(diǎn)看不懂。
一旁的工人解釋道:“紅薯、甜菜、大豆、蕓薹籽……這幾樣,莊子上全年無限量收,你家里若有,盡管送來,有多少收多少?!?/p>
老人:“粟米、小麥?zhǔn)諉???/p>
工人搖頭:“不收?!?/p>
說的難聽點(diǎn),四野莊上下幾百人的口糧都是外購。不用去長安城里買,和周邊幾個種糧大戶私下買些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