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44章
河間烈王
這段時間吳越的表現(xiàn),就是一個大號的木魚,敲一下響一聲。
除了處置吳嶺的身后事,再未主動插手過其他事務(wù)。
反常即妖。
吳越獨坐花廳上首,照理說這種四面透風(fēng)的地方,夏天最適合,冬天過來簡直是遭罪。
但吳越遭逢大變,行為異于平時,可以理解。
段曉棠見他衣裳穿得厚實,身前點了火盆,也就不多話了。
冬天要保暖,也要透氣,祖宗是這么說的。
吳越的手指輕輕掠過案頭的幾封密函,開門見山道:“朝中已議定父王的謚號?!?/p>
簡短的話語,如同冬日里的一聲驚雷,震醒了在場所有人的思緒。
段曉棠覺得虛名不重要,但其他人顯然不是這般看法。
因為這代表朝廷對吳嶺一生的蓋棺定論,更是吳越與南衙未來行動的風(fēng)向標。
范成達忐忑道:“哪個字?”
吳越輕啟薄唇,吐出一個字,“烈!”
往后稱呼吳嶺,就該是河間烈王。
吳越的心緒沒有波動,比起一個烈王,他更愿意要生疏卻活生生的吳嶺。
段曉棠見其他人隱隱的激動神色,唯獨自己和范成明一臉迷茫。
總不能是說吳嶺脾氣暴躁吧!
杜松面對兩個絕望的文盲,扶不起來也得扶,解釋道:“以武立功,有功安民曰烈,秉德尊業(yè)曰烈?!笔莻€上等的美謚。
段曉棠腦子轉(zhuǎn)了好幾圈,隱約明白,這個“烈”字,肯定了吳嶺一生為國為百姓立下的赫赫戰(zhàn)功,還褒揚了他高尚的品德與對國家的忠誠。
段曉棠不認為,在世俗意義上,吳嶺是個品行高尚的好人,但站在他的立場上,一生為國為民的確無愧于心。
范成達問道:“朝廷是否派遣官員來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