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德:“娘,你不知道,武將軍不僅是獨生子還是老來子。若沒他,武老將軍連個傳宗接代的后人都沒有。”
就武家那陰盛陽衰的氛圍,過繼都不好過繼。
王翠翠:“這鬧到什么時候才是個頭啊?”
李開德悶頭吃飯,“快了!”
這種事必須快刀斬亂麻,越往后拖麻煩越大。現在只是武家一家的事,往后誰知道有多少人摻和進來。
若不是身負重任,李開德也想親自去朝會旁觀。往后聽同僚轉述,再精彩的場面也會差了幾分味道。
夏季天亮得早,滿朝文武終于不用摸黑上朝了。
北征大軍休整,將官們可不同,除非特意請假,否則朝會還是要參加的。
今日朝會盛況空前,不管是休假的還是養(yǎng)傷的,只要夠資格的都來了。
段曉棠給予八卦一點點微小的尊重,不再是最后一個踩著點到的,但也早不了多少。
一來就站到“半熟”的薛恒面前的隊列里,等著驗看門籍。
認識本人,薛恒很快就將段曉棠放進去。
段曉棠收起門籍,感激道:“薛八郎,你真是個好人。”
不懂“好人卡”最初意思的薛恒不以為意地擺擺手,無奈道:“段將軍,我也不是次次都在的。”
他懷疑段曉棠就算住在皇宮門口,也會踩著點到。
時間緊迫,段曉棠沒空和薛恒拉關系,比如介紹幾位同僚給她認識,讓她無論何時進宮都有人脈可用。
今天的朝會出勤率點滿,連吳皓一脈的三個小王都出席了。畢竟他們所能仰仗的就是一個“嫡”字,猶以趙王吳淳一系表現最為突出,因為他是“嫡中嫡”。
朝會程式化的開始儀式結束后,連點前戲都沒有,滿朝文武立刻根據各自的立場,擼起袖子開始各抒己見。
武俊江面無表情站在屬于自己的位置上,聽著某些人一口一個“庶孽”地罵著。
出乎意料的是,陳景同反倒站出來就事論事,“嫡庶有別,嫡為傳嗣,庶為旁支。武將軍既已傳承武老將軍基業(yè),那他就是嫡嗣?!?/p>
廣義說來誰傳承家業(yè)誰就是“嫡”,不是看從哪個肚子里出來的。他就算是過繼的,那也是嫡。
武俊江的身份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他的生母。
雖然是禮部把事情挑出來的,但卻是為了程序正義。對于某些連書都讀不明白的蠢貨和揣著明白裝糊涂的別有用心者,陳景同一點面子都不給。
真正與當事人無關,卻站出來為武俊江說話的人,竟然是吳融。
“武將軍乃國之功臣,狄氏育嗣有功,合該恩賞。念其一片孝心,可酌情越封?!?/p>
吳融的話算是真正揭開了火藥桶的蓋子,誰都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借武俊江的家事撬開一條口子,給他的寶林母親晉封。
這算是戳中了吳皓一系和衛(wèi)道士的肺管子,他們從未否認狄秋柳受誥命的資格,但堅持認為她應居于嫡妻蔣氏之后,以此彰顯嫡庶之序。
武俊江的請封亂了規(guī)矩、順序,這才是他被人聲討的原因。
禮部將折子打回去,他又原封不動地上了第二份,冥頑不靈、死不悔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