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奉京城有大小衙門134個,拋開那些沒編制的吏員,以及軍事體系的,單是吃官家飯的官員,就多達萬人。
這其中,能參加早朝的只有十分之一,而能進入金鑾殿與皇帝直接對話的官員、勛貴、宗室,撐死也就一百多人。
寅時便在午門外等候的文武百官們,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處,說一些家長里短的話,綿里藏針。
“陛下最近上朝愈發(fā)勤快了。”
“京察在即嘛?!?/p>
“去年京察陛下可沒那么勤快的。”
“自然是因為桑泊案了,哎,多事之秋啊。今天陛下要發(fā)脾氣了,爾等少觸怒霉頭。”
“本官只是個文臣,桑泊案與本官,與我們無關(guān)。”
“哦,那與誰有關(guān)呢?”
眾人相視一笑。
與誰有關(guān)?
當然是與京城五衛(wèi)的統(tǒng)領(lǐng)有關(guān),當然是與負責保衛(wèi)京城與皇室的打更人有關(guān)。
自然,也就與打更人衙門的首領(lǐng),魏淵魏青衣有關(guān)。
午門前,魏淵一襲青衣,煢煢孑立,和周邊的文武百官格格不入。
魏淵是一個很特殊的人,當朝再沒有比他權(quán)力更大的宦官,即使是皇帝身邊的大太監(jiān),手里握的權(quán)柄也不大。
唯獨魏淵不同,他既是打更人衙門的首領(lǐng),也是都察院的都御史。
這兩個衙門,都有督察百官的權(quán)力。
元景帝的意思非常明顯,魏淵是我的刀,你們誰不聽話,刀就會落在誰脖子上。
魏淵不但是元景帝推出去制衡百官的刀,還起到了拉仇恨的作用。
文武百官不敢仇視皇帝,但可以朝魏淵發(fā)泄情緒。
眼下,永鎮(zhèn)山河廟被毀,惰政已久的元景帝今日上朝,顯然是有滿腔怒火要發(fā)泄。
魏淵必定首當其沖。
文武百官們都樂得吃瓜。
卯時初,厚重的鐘聲回蕩在漆黑的夜空,顯得蒼茫寂寥。
文武百官們從緩緩打開的東門進入,宗室王親則從西門進入。
元景帝高居龍椅,面無表情的俯瞰著數(shù)百名官員,整齊有序的從午門進來,文武分列。
再有百余名官員、勛貴、宗室進入金鑾殿。
奏對完畢,刑部一位給事中跨步而出,朗聲道:“前夜,有賊人闖入桑泊,炸毀永鎮(zhèn)山河廟,實乃我大奉之恥。魏淵身為打更人首領(lǐng),護衛(wèi)皇城不周,臣請陛下將此僚斬首,以平眾怒。”
“臣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