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二年五月端午節(jié),奉旨出海的陳太初,出海前在開德府老家與一家人團聚,這是從政和三年以來,他在開德府待得最沒有壓力的一段日子。
政和元年的那個春天自己來到這個時空,一直以來都是不斷的想辦法生存下來,下哦你過來沒有那么真切的感受一下這個地方。
濮陽縣城也是開德府的治所,兩個衙門東西排列。
濮陽老城十字大街,現(xiàn)在比之前更為繁華了,街面之上很多店鋪鄰里,糖酒批發(fā)居多,周圍清豐南樂的店鋪都是在這里拿貨,東關(guān)的兩座三進大院子,就是陳太初與王大郎兩家的院子。
晨霧如一層薄紗,輕柔地籠罩著這座寧靜的小院,尚未散去的霧氣給一切都蒙上了一層夢幻般的色彩。
陳守拙的紫砂壺嘴已悠悠地冒出白汽,那裊裊升騰的水汽,仿佛帶著歲月的溫度。
老爺子身著粗布麻衣,正悠然自得地蹲在石榴樹下逗弄畫眉。
畫眉鳥在籠中歡快地跳躍著,籠邊撒著的粟米,混著雪魄糖渣,散發(fā)出一種別樣的香甜,引得雀兒們撲棱棱地飛過來啄食,一時間,小院里滿是鳥兒清脆的叫聲。
劉氏在灶間忙碌著,鐵鍋在柴火的炙烤下滋啦作響,那聲音仿佛是生活的樂章。
她熟練地攤著芝麻餅,陣陣香味從灶間彌漫開來,充斥著整個院子。
而此時,趙明玉正懷抱著陳小虎,小家伙咿呀咿呀地說著只有他自己才懂的話語,那稚嫩的聲音,如同春日里的微風(fēng),輕柔地拂過每個人的心間。
王奎扛著兩尾活鯽魚,大步流星地跨進院門。
他的褲腳還沾著清河的水藻,水藻上掛著晶瑩的水珠,在晨光的映照下閃爍著微光。
五歲的王思初則攥著木雕小炮,一路追著王奎跑進來,那小炮的炮口還俏皮地插著根糖葫蘆,仿佛隨時準備
“開火”。
“虎子爹,接著!”
老漁夫王員外洪亮的聲音從籬笆外傳了進來,緊接著,一條紅尾鯉魚從籬笆外高高拋進院子。
那鯉魚活蹦亂跳的,魚鰓上還掛著陳太初幼時戴過的銀鎖片,銀鎖片在陽光下閃爍著淡淡的光澤,仿佛在訴說著一段久遠的故事。
陳氏挎著柳條籃,步伐輕盈地緊隨其后,籃里新采的菱角還滴著露水,鮮嫩欲滴,仿佛帶著清河的靈氣。
岳飛娘拎著半筐薺菜,從東跨院緩緩轉(zhuǎn)出,岳和則正用陳太初送的火鐮點煙斗,青煙裊裊升起,與晨霧相互交融,緩緩漫過青瓦,給這小院增添了一份古樸而寧靜的氛圍。
晌午時分,熾熱的陽光被槐蔭遮擋,灑下一片片斑駁的光影。
陳守拙坐在槐蔭下,搖著蒲扇,慢悠悠地講著古老的故事。
陳小虎則在王奎的膝頭上,好奇地抓著他的絡(luò)腮胡,那模樣憨態(tài)可掬。
劉氏端出一盤糖醋魚,擺放在桌上。
琥珀色的糖漿里,沉著當(dāng)年煉雪魄糖的碎晶,這些碎晶在糖漿的映襯下,宛如珍貴的寶石,勾起了眾人對往昔的回憶。
趙明玉細心地給王思初圍上虎頭兜肚,那虎眼鑲嵌的琉璃珠,原是滄瀾號羅盤拆下的零件,看似普通,卻承載著一段不尋常的經(jīng)歷。
老漁夫端起一碗玉冰燒,放在嘴邊嘬了一口,忍不住咂咂嘴,感慨道:“唉,這酒啊,比不得當(dāng)年在船上喝的‘塞上孤煙’!”
眾人聽了,都不禁會心一笑。
土狗在桌旁,津津有味地吃著魚刺,魚刺在它嘴邊漸漸堆成了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