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q0v9l"><label id="q0v9l"></label></tr>

        <td id="q0v9l"><ruby id="q0v9l"></ruby></td>
        1. <table id="q0v9l"><option id="q0v9l"></option></table>
          <acronym id="q0v9l"></acronym>
        2. <acronym id="q0v9l"><label id="q0v9l"><listing id="q0v9l"></listing></label></acronym>
            <table id="q0v9l"></table>
          1. <pre id="q0v9l"><strong id="q0v9l"><xmp id="q0v9l"></xmp></strong></pre>

            黑巖小說

            黑巖小說>宋代背包 > 第400章 風(fēng)云再起(第1頁)

            第400章 風(fēng)云再起(第1頁)

            天佑三年,五月,汴梁城。

            盛夏的暑氣提前降臨,籠罩著這座帝國都城。空氣黏稠而悶熱,蟬鳴聲嘶力竭,攪得人心煩意亂。然而,比天氣更讓人窒息的,是彌漫在皇城司、各部院乃至街頭巷尾的一種焦慮與恐慌。北方大旱、流民南下的消息,如同瘟疫般迅速傳開,而真正將這種恐慌推向頂點的,是一幅悄然在士林坊間流傳開來的畫作——《流民遷徙圖》。

            這幅畫不知出自何人之手,筆法卻極盡寫實之能事。畫卷上,龜裂的土地如同老人額頭的深紋,枯死的禾苗在風(fēng)中凄惶。畫面的主體是綿延不絕的逃難人群:面黃肌瘦的孩童睜著空洞的大眼,老人拄著拐杖踉蹌前行,婦人懷抱嬰兒,乳房干癟,眼神麻木。有人倒斃路旁,野狗逡巡;有人為了一塊麩餅,與同類廝打……那種絕望與慘烈,透過紙墨,直刺觀者心肺。這畫卷,像一記響亮的耳光,抽在了剛剛因南巡歸來、新政初啟而略顯浮躁的朝堂臉上。

            很快,這幅畫便成了某些人手中的利刃。

            次日朝會,紫宸殿內(nèi),氣氛凝重得能擰出水來。往日里還算克制的攻訐,今日徹底撕下了面具。

            “陛下!”一位御史臺的官員率先出班,手持一份奏疏,聲音因激動而尖利,“臣近日得見《流民圖》,慘狀觸目驚心,夜不能寐!此等景象,豈是盛世所應(yīng)有?究其根源,皆因近年來朝廷更張祖制,妄行新政,以致天怒人怨,降此災(zāi)殃!此乃上天警示啊,陛下!”

            此言一出,如同點燃了火藥桶。眾多原本就對變法心懷不滿的守舊官員,紛紛附和。

            “臣附議!《周禮》有云,‘政不節(jié)與?使民疾與?’如今旱魃為虐,流民千里,正是執(zhí)政失德之兆!當(dāng)務(wù)之急,應(yīng)立即罷黜新政,遣使祭天,反省己過,方能上感天心,下安黎民!”

            “陛下!陳太初所倡之法,標新立異,背離圣賢之道。其設(shè)‘資政院’,架空六部,擾亂祖宗成法;其行‘貸款’之策,與民爭利,與王安石之‘青苗錢’何異?昔日熙寧之弊,殷鑒不遠!如今災(zāi)異頻仍,正是此等苛政所致!”

            一時間,朝堂之上唾沫橫飛,“天怒人怨”、“祖宗之法”、“王安石覆轍”等詞語不絕于耳。他們將天災(zāi)與人禍強行捆綁,將所有的罪責(zé)都歸咎于正在推行的新政,歸咎于那個遠在開德府守孝的秦王陳太初。不少人臉上甚至帶著難以掩飾的興奮,仿佛終于抓住了徹底扳倒政敵的絕佳機會。

            龍椅上,趙桓面沉如水,手指緊緊摳著扶手上的金龍浮雕。

            他心中五味雜陳。流民慘狀,他通過密報早已知曉,亦感心痛。但這些官員的攻訐,卻讓他感到一種熟悉的煩躁與無力。他自然明白,天災(zāi)非人力所能完全左右,將旱災(zāi)完全歸罪于新政,實屬牽強。然而,面對這洶洶輿論,他內(nèi)心深處那根優(yōu)柔寡斷、害怕承擔(dān)責(zé)任的弦又被撥動了。請陳太初出來收拾爛攤子,本是因為舊制確實弊端叢生,且當(dāng)時面臨的經(jīng)濟危機迫在眉睫??扇缃?,變法剛剛起步,就遇上如此大的“天譴”,是不是真的……步子邁得太快了?是不是真的觸怒了上天?

            他下意識地想要退縮,想要平息眾怒。他甚至覺得,讓朝堂吵一吵也好,讓陳太初和那些新政派感受一下壓力,或許能讓他們更謹慎些?至于流民問題……他寄希望于地方官的彈壓和即將(他以為)撥下去的賑糧。一種鴕鳥般的心態(tài),讓他選擇了沉默,任由臺下吵作一團。他樂得看到新舊兩派互相攻訐,仿佛這樣,他就能超然其上,維持一種危險的平衡。

            然而,有人卻無法超然。

            平章政事何栗,作為朝中主持新政的領(lǐng)袖,此刻站在文官班首,臉色鐵青,后背的官袍已被冷汗浸濕。他聽著那些罔顧事實、別有用心的指責(zé),心中又驚又怒,更多的是一種深沉的無力感。

            資政院的運作,確實舉步維艱,遠未達到陳太初設(shè)想的效果。從院里發(fā)出的任何一條試圖規(guī)范行政、清理積弊的章程,到了六部衙門,要么被以“需詳加研究”為由無限期拖延,要么被陽奉陰違,扭曲執(zhí)行。更讓他心驚的是,陳太初設(shè)計的、通過官方認可的銀行為小商戶和農(nóng)戶提供低息貸款的舉措,本意是激活民間經(jīng)濟,抑制高利貸盤剝,如今卻被攻擊為“與民爭利”,甚至被直接類比為王安石那飽受詬病的“青苗法”!這頂帽子一旦扣實,足以讓這項新政萬劫不復(fù)。

            何栗幾次想要出列辯駁,但看到龍椅上皇帝那漠然、甚至隱隱有些縱容的神情,話到了嘴邊,又咽了回去。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孤獨。資政院里那些調(diào)來的官員,面對如此猛烈的攻擊,大多選擇了明哲保身,三緘其口。而舊六部的官員,則趁勢群起而攻之,引經(jīng)據(jù)典,侃侃而談“祖宗之法不可變”的大道理,將朝堂變成了維護既得利益的戰(zhàn)場。

            已完結(jié)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手机av一区二区三区_一级毛片在线_国产欧美激情视频免费看

                  <tr id="q0v9l"><label id="q0v9l"></label></tr>

                  <td id="q0v9l"><ruby id="q0v9l"></ruby></td>
                  1. <table id="q0v9l"><option id="q0v9l"></option></table>
                    <acronym id="q0v9l"></acronym>
                  2. <acronym id="q0v9l"><label id="q0v9l"><listing id="q0v9l"></listing></label></acronym>
                      <table id="q0v9l"></table>
                    1. <pre id="q0v9l"><strong id="q0v9l"><xmp id="q0v9l"></xmp></strong></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