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太初將火把擲向冰窟的剎那,火龍藥的金焰在水中凝成童貫驚懼的面容,照亮蜈蚣船隊甲板上新漆的紋章——滄州甜菜與青州犁頭交疊的圖騰下,染墨用火鉗烙著"政和八年正月廿八",烙鐵焦味混在硫磺煙里,竟透出幾分檀香氣。
宋江立在船尾,看著冰層下的鎏金狼頭紋漸漸化作鐵銹色。
漕幫漢子吼起新號子,聲浪震得冰棱子簌簌掉落:"一根桅桿三丈三,官鹽私馬堆成山。。。"貨艙暗格里,獻(xiàn)給朱勔的南海夜明珠在瓷瓶中輕撞,五十顆明珠倒映著五十種死法,而真正的貢品清單正墊在胭脂盒底,隨蘇州舞姬的香風(fēng)飄出童貫書房。
梁山泊忠義堂的地窖里,陳太初指尖蘸著遼東參茸酒,在膠液凝固的板面上勾畫南洋海圖。
羅五湖帶來的橡膠塊在炭盆上烤得半融,腥甜味混著焦糊氣,熏得吳用連打三個噴嚏。
"此物遇熱則黏,可裹火龍銃的活塞。"陳太初將膠液抹在銅管接口,對著燭火轉(zhuǎn)動,"待五月海汛起,羅當(dāng)家南下尋橡膠樹時。。。"他突然頓住,膠液滴在《方臘占州圖》上的清溪洞位置,恰似一滴黑血。
宋江盯著那團(tuán)膠漬:"童貫當(dāng)真會去平叛?"
"正月邸報說方臘占睦州,官家摔碎了艮岳新貢的太湖石。
"陳太初翻出染墨謄抄的朝報殘頁,朱筆圈出"兩浙路轉(zhuǎn)運(yùn)使請增廂軍"字樣,"依童貫往日用兵習(xí)性,最遲四月必發(fā)兵——但今年不同。"
他忽然將膠板湊近火盆,熱浪烘出暗紋:遼東京州正燃著烽火,金國騎兵的影子如群鴉壓境。
泊子西岸的廢舊糧倉里,阮小二帶人挖開三丈深坑。
凍土中埋著的不是粟米,而是三百袋摻了膠液的河沙。
宋江抓起把沙粒冷笑:"童貫若征調(diào)梁山泊存糧,這些賑災(zāi)糧足夠應(yīng)付查驗。"
"青州至密州的漕渠開春化凍,正好走糧船。
"朱貴展開河工圖,手指劃過標(biāo)注"淤塞"的河段,"按陳大人給的治沙法,膠液混蘆葦筋夯堤,可比糯米灰漿省七成錢。"
圖卷背面突然顯出血字——是安插在明州的眼線密報:"朱勔正月廿八運(yùn)花石綱船十二艘,經(jīng)運(yùn)河發(fā)往汴京。"
吳用突然咳嗽:"若將方臘殘部扮作纖夫。。。"話音未落,陳太初的匕首已釘在河工圖上的潤州位置:"三月桃花汛前,此處纖夫要換三批人——童貫的督糧官最愛在潤州換船。"
"童貫生辰正在四月!"宋江豁然起身,撞翻盛膠液的陶罐。
黏稠汁液漫過童貫督戰(zhàn)路線圖,在歙州位置凝成惡鬼面紋。
陳太初卻盯著糖板背面冷笑——那是王黼門生彈劾蔡京的奏章抄本,空白處用麥芽糖寫著:"高俅請練汴河蹴鞠軍,歲耗二十萬貫。"
染墨突然闖入:"登州水師在沙門島截獲海船,艙底有刻著方臘偽年號的鐵蒺藜!"
"童貫動手的由頭來了。"陳太初將鐵蒺藜擲入膠液,"傳信羅五湖,南下船隊要備雙倍香燭——經(jīng)過明州普陀山,該祭拜的菩薩一座都不能少?!?/p>
二月廿三,羅五湖在船塢試裝膠制龍骨。工匠將熬化的膠液澆在桅桿裂縫處,腥氣引來成群綠頭蠅。
"南洋人說橡膠樹汁能引來食尸鷲。"他踹開嗡嗡作響的船板,"陳大人怎知方臘會敗走海上?"
"《方輿勝覽》寫清溪洞通海眼。"陳太初拋過手抄本,書頁間夾著21世紀(jì)記憶繪制的季風(fēng)圖,"六月臺風(fēng)季,潰兵只有兩條路——"他忽然撕下書頁折成紙船,放入膠液槽,"要么被童貫趕進(jìn)閩江喂魚,要么。。。"紙船吸飽膠液后竟浮而不沉,在陰溝污水里打轉(zhuǎn)。
漕幫漢子突然抬進(jìn)口濕麻袋,倒出個渾身長癩的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