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jié)過后,整個皇城里都對二皇子顧昭玨起兵造反一事議論紛紛。
孫氏一家被下大獄是在眾目睽睽之下進行的。
更何況,從宮里回來的那么多大臣,家眷,丫鬟和小廝。
幾乎是一夜之間,這件事就傳開了。
大家不敢在明面上說真沒,可是私下里難免要罵幾句。
顧祈年雖說原本只想當個閑散王爺,可他似乎注定就是當皇帝的料。
西倉國這十幾年來國富民強、百姓安樂,雖說邊關小亂不斷,可從未失過一寸土地。
如今的顧祈年不過36歲,正是身強體壯的時候,怎么就想不開要造反呢?
而且,在百姓們心中,顧昭瑾這個太子可謂是十分合格的,體察民情、愛護百姓,在百姓們心中威望甚高。
如此一來,顧昭玨可不就成了百姓們茶余飯后的談資?
和他一起的被罵的,當然也少不了向來仗勢欺人、為非作歹的孫氏一族。
那日,顧昭瑾得知顧昭玨重生一事后,并不知道該怎么向顧祈年說明。
上一世的他和父皇之間的隔閡太深了。
母后的去世仿佛封鎖了父皇的所有情感。
其實說起來,這一世在母后去世的最初兩個月里,父皇陷在悲痛中,已經與他疏遠了。
若不是姜檸突然出現(xiàn),大概故事就會發(fā)展成上一世那般了吧。
知道姜檸也不是這個世界的人的時候,顧昭瑾就猜到了那個送信之人應該就是他的檸兒。
只是姜檸的身份一事,他并不打算同父皇說,所以他只說了顧昭玨自述的重生一事,又輕描淡寫的敘述了一下上一世的結局。
顧祈年沉默著,臉上是巨大的震驚。
他花了半晌接受了重生這件事,然后從顧昭瑾簡單的敘述中找到了他試圖掩蓋的真相:“我上一世是不是沒有照顧好你?”
顧昭瑾抿著唇,認真地看著顧祈年:“沒關系,父皇,我理解的。”
若說顧昭瑾對上一世不在意、不委屈,那是不可能的。
可他知道自己不該怪顧祈年。
一個二十五歲便失去此生摯愛的男人,又怎么能奢求他再打開自己的心呢?
顧昭瑾換位思考,若他處在顧祈年的位子上,經歷著他那時的痛苦,做得不一定比他好。
顧祈年搖搖頭,看著眼前已經能和他比肩的少年,心里悶疼。
他從顧昭瑾的寥寥數(shù)語中就能感受到上一世的痛苦,而這還是他的兒子已經極力掩飾之后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