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里的棒子,最終都收到了打谷場里,秋收算是忙完了。國增早已把考武警的事,拋在了腦后,只是文信,心里還始終惦記。在文信的不斷催促下,國增騎著自行車,又去了趟縣里的武裝部,到招兵辦里,詢問錄取結果。這次,接待自己的,卻換了一個人。
“領導你好,我想問一下,咱們今年的招兵,出結果了嗎?”國增道。
“出了,早就出了?!苯哟丝戳丝磭觯骸靶卤既胛榱??!?/p>
“什么?”國增瞪著眼睛:“我也考武警了,來問了幾次,說一直沒出結果。之前負責招兵的領導,還去過我家,量過我的身高體重。”
“那就是沒錄取上。”接待人翻著手里的文件:“就要二十個人,擇優(yōu)錄取,哪能人人都錄取上?!?/p>
“但他們說我各項指標,都合格?。俊眹鲭m然心里有了預期,可就是想弄明白,自己哪里不合格:“我來問過幾次,一直說沒消息,領導,你給看看,我因為什么,沒錄取上啊?”
“叫什么名字?”接待人問。
“劉國增?!眹雒摽诙?。
“哪個村的?”接待人一邊翻看著報名文件,一邊問。
“大梨園的。”國增道。
接待人翻了幾份文件,找到了國增的信息,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文化考試還行,就是這身體素質,你有近視吧?”
“有一點,當時去我家的領導,測完后,說問題不大?!眹龅馈?/p>
接待人合上文件:“視力不合格,身體審核沒通過?!?/p>
“不是,當時說合格啊,怎么又不合格了呢?”國增難以置信,這一會說合格,一會又說不合格,自己到底合格不合格?
“哪那么多廢話,上面寫的清清楚楚,視力不合格,體能指標也不行。你回去吧,以后別來問了。”接待人道。
縱使心里有了預期,國增依舊心情低落,垂頭喪氣地,走出了武裝部。命,國增選擇了認命,在這次改變命運的機會上,他再次失之交臂。
收完了秋,地里也沒什么活了。天開始轉涼,好一個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國增原本低落的心情,也漸漸重新振奮。人不能活在遺憾里,活在過去的悔恨和糾結里,得往前看。國增計劃著,自己該干點什么。
當初上學的時候,自然有上學的打算,那個渴望已久的河北師范大學,這輩子,他是不會踏進去了。而武警考試,就是一個小插曲,像是老天爺,故意跟自己開了個玩笑,著實的捉弄了自己一把。
而現在,自己不上學了,吃不上那碗國家的飯,就得自己想出路。像是馬景明,自己要開理發(fā)店,像是弟弟國長,想到了明年,就辭了鹽場的活,自己回家干點什么。國增思考了幾天,弟弟說的對,就搞養(yǎng)殖吧。
但搞養(yǎng)殖,得需要本錢,如今他身無分文,倘若跟家里要錢,雖然行是行,但國增于心不忍。家里的錢,是家里的,他想干點什么事,不能指望家里。如今要做的,就是自己先掙點錢,等自己有了錢,想干什么,就算是干賠了,花的也是自己的錢,他不用背負對家里的愧疚,不想讓家里,承擔他自己干點事的風險。
雖然村上,有毛毯廠,鋼鐵廠,可以進廠子,也算是有份工作。如今妹妹小雙,就在村辦的毛毯廠織地毯。但國增知道,這個年代,村辦廠子,是越來越不景氣了。就拿妹妹來說,她都好幾個月沒發(fā)工資了。
改革開放的社會,這些個村辦企業(yè),集體企業(yè),國有企業(yè),都在改革,都在自負盈虧。集體企業(yè)原本就沒有活力,反而被那些私人企業(yè),趕超了不少。照這樣下去,村上的集體廠子,離著破產也不遠了,沒準哪一天就會倒閉。這是大勢所趨,國增心里有數,他不碰這個霉頭。
國增想起,國長在鹽場的這兩年,錢也賺了一些,人也變了一些,看來,這鹽場的活,倒是個不錯選擇。他也在收玉米的時候,跟國長商量過,等收完了秋,他先去鹽場,跟國長一起,干個一年半載。攢點錢后,再做其他打算。
秋風瑟瑟,凜冬來臨。世間萬物,都沿著那些已有的,意外的軌跡,各自前行??此撇豢伤甲h的事,其實都是命運的使然,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文信這一代人,從出生到長大,能活下來,已是幸運。他這一生的使命,或許就是生下國增,延續(xù)血脈,繁衍種族。對于文信來說,他能夠將國增養(yǎng)大成人,已實屬不易。而到了國增這第二代人,讀書上學,改變命運,仿佛是他的使命,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局限,上一代人的局限,這一代人的局限,紛紛限制住了他的命運,任憑他也曾努力掙扎,與命運做過抗爭。
但人終究,是斗不過命的,選擇認命,是對生活的妥協,也是時局的必然。更是這一代人,當下最好的選擇。
就像是這個國家,從建國,到后來的土地改革,公私合營,人民公社,不斷探索著,國富民強的路該怎樣走。雖然經濟上,暫時還沒有,實現國富民強的偉大轉變,但這個國家的尊嚴,卻再也不會容得,那些西方老爺們的踐踏。
有了第一代人,打下的基礎,留下了這個國家,與日俱增的國際地位。所以第二代人,才能站在前人的肩上,遙望世界,改革開放,發(fā)展經濟,實現自強。改革開放的十一年里,這個國家,這個民族,以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正在一步步的蛻變。
歷史滾滾向前,每一代人,都完成自己的使命后,悄然退場。下一代會繼續(xù)登場,實現個人,或者民族,或者國家,那些偉大的復興夢想。
這一年,也是新中國成立四十周年,倘若把這個國家,比喻成一個人。三十不惑,四十而立。那這個國家,隨著改革開放,經濟崛起的同時,國家和社會制度,也在不斷完善。一個民主,法治,富強,文明的新中國,正逐步屹立在世界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