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店的長子長孫,國民的兒子海澤,跟蘇西村的王國瑞,一直都聊的很好。雖然倆人是異地戀,但人手一部手機,平時又是打電話,又是聊qq的,半年多下來,兩人的感情,增進了不少。
在這半年多的時間里,海澤還忙里偷閑的,回來過兩次,一次是七夕節(jié),他從青海坐飛機,先是飛到天津,而后又從天津坐大巴車,回到海興,跟王國瑞過了七夕節(jié)。還有一次,是王國瑞的生日,就在前不久,農(nóng)歷的十一月底,海澤又從甘肅,坐火車回滄州,再轉(zhuǎn)乘大巴車,來給王國瑞過生日。
生日過完后,海澤沒有著急,回甘肅的工地。而是告訴爸媽,自己和王國瑞商量好了,年底就結(jié)婚,海澤催促著爸媽,咱趕緊給她家下聘禮吧。
國民夫婦樂壞了,迅速聯(lián)系了媒人,媒人又來回傳話,王家和劉家,吃了訂婚宴,商量兩個孩子的婚事。只是吃訂婚宴的時候,國民通知了國長夫婦,讓他們也來一起吃訂婚宴,但國長夫婦,說有事來不了。
兩個孩子都愿意結(jié)婚,雙方的爸媽,自然不會拖后腿,吃完了訂婚宴,下完了聘禮,雙方又看了黃道吉日,基本上把孩子結(jié)婚的事,都定了下來。臘月初,有個好日子,兩家都覺得不錯,因此定下了良辰吉日。
很快,到了臘月初,劉氏家族,開始準備著海澤娶媳婦的事。會堂下面有文店、文信、文利、文勝等四個兒子。這四個兒子,又分別生了國民、國喜、國安、國崗、國增、國長、國旺、國邦等八個孫子。這八個孫子,又生了海澤、海旭、海倫等八個重孫子。
八個重孫子里面,年齡最大的當屬海澤,因此海澤是海字輩里,第一個結(jié)婚的。農(nóng)村結(jié)婚的禮儀,規(guī)矩有很多。例如海澤結(jié)婚,要在本族里,找兩個十來歲的小男孩,充當伴童,等到結(jié)婚的當天,兩個伴童,要人手一把手電筒,走在新人的前面,寓意為這對新人,照亮婚后的幸福之路。
這項儀式在村里,叫做打燈籠。
以前,沒有發(fā)明手電筒的時候,就是找本族的兩個小男孩,舉著紅燈籠,紅燈籠里,又點著紅蠟燭,他們走在新人的前面,為他們開啟幸福之路。這個規(guī)矩,從老一輩人,一代一代的傳了下來。
只是傳到了現(xiàn)在,紅燈籠就改為了手電筒,但要在手電筒的鏡面上,裹上一塊紅布,這樣發(fā)出來的光,也是紅光,這項儀式,也依舊叫做打燈籠。
國增和秀巒,以及國崗兩口子,正在國民家,商量著海澤結(jié)婚的種種事宜。找打燈籠的小男孩,自然是從本族里找,而且是緊著,血緣關(guān)系近的人找。國民問道,讓誰打燈籠呢?大家不約而同的,脫口而出:“劉路啊,讓劉路打燈籠?!?/p>
“對,劉路算一個。”國民道:“另一個呢,找誰?”
“海寬啊?!眹龅溃骸八麄儍蓚€,年齡都差不多,這一對小子,簡直太合適了。”
“行,打燈籠的,就讓劉路和海寬了?!眹竦?。
眾人七嘴八舌,把事情基本都定下來了,待到國增等人都走后,國民去了趟國長家,進了門,只見劉彤趴在炕上看電視,國長一個人,正坐在桌前吃飯。
“才吃飯???”國民道。
“嗯,我剛下班回來?!眹L道:“民哥,你吃了嗎?”
“都幾點了,我早就吃完了。”國民說著,坐在了炕上:“劉路呢?他媽媽呢?”
“他們,他們,他們不在?!眹L吞吞吐吐。
“大晚上的,這是去哪了?”國民覺得,國長的眼神,有些不對勁,樣子很是慌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