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達康看著蘇哲,眉頭緊鎖。
這些年,他作為市委書記,對于資本市場和產(chǎn)業(yè)投資,也是十分了解的。
按照實際投資來說。
光明區(qū)起碼要拿出130多億來投資京冬方的項目。
按照現(xiàn)在的市場估值,京冬方的市值不過500多億,蘇哲投資130億,起碼應該占到25%以上的股份才合適。
但賬不是這么算的,市場估值是動態(tài)變化的。
如果光明區(qū)的目的是持有股份,130億資金砸下去,京冬方的股價也會暴漲,到時候估值肯定遠超530億,蘇哲也未必能買到那么多股份。
更何況。
現(xiàn)在的投資是基于項目本身,而非市場估值,所以,不可能拿到京冬方25%的估值。
京冬方給10%的股份,其實算是行內(nèi)的市場價了。
不過,李達康從內(nèi)心來說是不愿意蘇哲投這么多錢的。
畢竟,京冬方的項目明顯看不到盈利的希望。
即便是在建的生產(chǎn)線,技術上也落后國際先進三代!
投產(chǎn)之后,又要面對其他品牌的價格戰(zhàn),盈利可以說是遙遙無期。
過去十幾年都沒怎么盈利,技術還落后這么多,未來就能盈利嗎?
顯然不能。
這100多億可能真的只是為了情懷買單,或者說是。。。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但在這個世界上,人們贊美的,追捧的,獎賞的都是挺立潮頭的英雄。
沒有人會欣賞墊在底下的浪潮。
蘇哲現(xiàn)在砸進去這100多億,可能也只能做個墊腳石而已。。。
一時間,李達康也不知道蘇哲在想什么。
另一邊。
孫連成老神在在,只是感覺,跟著蘇書記真長見識啊。。。
比跟著李書記可強多了。
李達康快去省里當省長吧,我以后給蘇哲當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