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磚瓦木床
鐵鍋在衛(wèi)錦云買的鍋具中算是最貴。這么大一口鍋堪比她半個身子,能搭在灶臺上,平日里燉肉炒菜,也能適當做些油餅、酥餅。
陶土攤子上的器具便宜,她買了兩摞陶盆碗碟,樣式燒得也算好,每只還描了幾筆花紋,加起來攏共不到三十文。
怪不得大家這么喜歡趕早市呢,昨日在天慶觀前買的那幾只碗與瓦罐,她說破天了,也得幾文一只。
她才將這些裝進背簍,又瞧見橋上有人在賣石磨磨盤,木臼石杵,價錢也實在是合適。做糕點少不了要磨米粉,打糯米,去米鋪里買加工好的,左不過自己磨來得合適。
不過來買磨盤的,大多都是自己有驢車木車,買了推走就行,若是在店里雇個伙計送貨上門,依到天慶觀前這路程,還得收十多文。
衛(wèi)錦云又轉了一圈,往賣牲畜的鋪子打聽了一陣,買頭健壯的驢,最便宜也要花好幾貫。她不舍地摸了一把驢腦袋,咬牙想著日后帶它回家。
平江府賣布料的極多,閶門這地兒又以絲綢貿易為主,衛(wèi)錦云挑了花紋樣式不錯的苧麻、亞麻各一匹。
絹與羅的料子捏起來實在是好,輕薄透氣,她盤算著日后多掙些錢,給祖母與妹妹們買來穿。
閶門市集再往里走,有專門的木石匠行,這兒的工匠都是行會里登記過的,有手藝和保障。
做木石生意的,都是磚瓦和瓦匠一塊,木料與木匠一家,用不著挑選材料后再去尋上能工巧匠。
實則天慶觀前的拱橋底與方才衛(wèi)錦云買碗碟的角落里也有泥瓦匠,他們擺著砌刀、泥板等候活計,可以直接上前問價。
價錢是要比匠行里頭的便宜,但她初來乍到,也沒有那么幸運能選到個實誠人。
萬一偷偷給她做個豆腐渣工程,錢也結了,人卻往人堆里一鉆沒了影兒,屆時又漏雨淌水,她往哪里找人說理去。
她也沒向昨日那兩個嬸子打聽,憑借她們干了這么多年的活計的經歷,定是認識不少人,大多情況下會給她介紹“熟人”。
所謂熟人幫忙,是最拉不下臉面的,還不好多說。
衛(wèi)錦云有個朋友,家里的貼瓷裝修承包給了父親的兄弟,驗收時縫沒對齊不說,等過了兩年陽臺的瓷地板都翹邊了,踩上去“咯吱咯吱”,跟耗子叫似的。
不依舊得錢照給,飯照請,逢年過節(jié),還得笑著叫上一句大伯好。
被殺熟這事兒,她可不會犯。
木石匠行里鋪子不少,她左轉右轉,互比價錢,挑了家最里頭的。
集市總是這樣,越往里頭,生意越清。
周記磚瓦鋪門口堆著半人高的磚,青灰色的磚面沾著薄薄一層窯灰。
衛(wèi)錦云蹲下身,隨手抽出一塊磚,掌心按在磚面摩挲了一陣,又伸出手指在磚角敲了敲。
“咚”的一聲,磚頭悶響里帶著點清脆,是實打實的好磚。
旁邊碼著的蝴蝶瓦也入了她眼,瓦面光滑,弧度也正好。經過幾十年的磨礪,家里的瓦有很多都碎了,昨日兩個嬸子灑掃時,有瓦片落下,險些砸倒頭。
若是要換瓦,不如將上頭的全換了,裝修的材料上可不能省錢。
祖母和兩個妹妹,哪個都不能因為這區(qū)區(qū)瓦片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