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他還這么年輕,一些一看就是老滑頭的家伙明顯想把他當(dāng)成冤大頭,旁征博引的吹著,唾沫星子都快噴到他臉上了,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所有銅錢知識都說出來,把他鎮(zhèn)住,乖乖掏錢。
劉根來就喜歡這樣的。
一個人的話不可信,幾個人的話相互對比,再榨榨水分,總能學(xué)到點干貨。
也不是所有攤主都搭理他,也有不少話不多的,有的只報個價就一句話不說。
對這種人,劉根來反倒更相信他們的報價。
一圈轉(zhuǎn)下來,差不多三個小時,劉根來大致了解了一百多種銅錢的來歷和價位。
信息量太大,他有點記不住,黑燈瞎火的,也不好掏出紙筆記錄,他要真這么干了,估計也不會有人再搭理他了。
誰都不傻。
他只問不買,還不砍價,再拿紙筆記錄,用屁股想也能猜到他是來學(xué)東西的。
想加深記憶,劉根來也有自己的辦法。
他找了兩個相鄰的賣銅錢的攤位,在他們中間擺了個攤位,麻袋片一鋪,擺上十幾個銅錢,靜待買家問價。
有人來問,他故意把價格往高里報,遇到砍價的,他就直接問人家銅錢的知識,遇到掉頭就走的,劉根來也把人家拉回來,放低姿態(tài),虛心討教。
當(dāng)然,問的再多,他也不會賣。
他需要的是知識,又不是錢。
現(xiàn)在賣了,大多數(shù)都是幾塊十幾塊一個,最貴的也超不過一百,留到后世,可就不是這個價格了。
他又不缺錢,腦子被驢踢了才會現(xiàn)在賣。
沒人的時候,他就留意著兩邊的攤位,這兩家攤位的銅錢都不少,遇到想買銅錢的,他就側(cè)著耳朵聽著。
三四米的距離,討價還價的聲音再小,他多少也聽到點什么。
不知不覺的,一個晚上過去,多方印證之下,劉根來記住了不少銅錢方面的知識。
天快亮的時候,逛簋街的人少了,劉根來收起銅錢,就要離開,他右手邊那個攤主忽然喊住了他。
“小兄弟,過來聊聊唄!”
你攤主沒有蒙面,是個小老頭,看樣子是個五十多歲,干瘦干瘦的的,兩個小眼睛里透著精明。
劉根來笑了笑,走了過去。
小老頭也在收攤,把攤位上的東西一件一件的往個大麻袋里裝著。
劉根來沒有胡亂幫忙,等他裝完了,順手遞過去一根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