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練的只是練耐力,對強健身體作用不明顯,劉根來要的是全面提升。
身體是基礎(chǔ),只有身體強壯了,才能做更多事情。
深蹲、俯臥撐、仰臥起坐,抓著樹枝做引體向上……劉根來列了個表,能想到的鍛煉方式都用上了。
他先測試了一下身體極限,記下每一項自己能做的數(shù)量,再根據(jù)身體極限做了個計劃,每一項每天至少做五組。
隨著身體素質(zhì)提升,極限增加,再一點點加大,估計最多一個月,身體就能大變樣。
一開始是最難的,等劉根來咬著牙做完今天的五組,太陽已經(jīng)偏西了,他拖著疲憊的身體往家走去。
路上,正好趕上不少人收工回家,見到劉根來,紛紛問著他的病情。
劉根來也不用裝,剛鍛煉完身體,正虛弱著,跟病懨懨的幾乎沒什么兩樣,倒也省了他不少口舌。
回到家,父母和二姐還沒回來,二弟和三弟倒是回來了——用破布拼成的書包就在炕上放著,兩個人不在家,應該是去撿柴了。
至于還在上育紅班的小妹,肯定是又給兩個哥哥當跟屁蟲了。
想了想,劉根來把從國營飯店帶回來的三個大饅頭拿了出來,又從碗柜里拿了個笸籮。
笸籮是放主食的,饅頭、餅子、地瓜啥的出鍋的時候,都會裝進笸籮,放上餐桌。
可這個笸籮上卻落滿了灰塵,一家人至少半年沒吃上主食了,每頓飯都是各種各樣的粥。
拿塊抹布把笸籮擦干凈,把三個大饅頭放了進去,又把笸籮放進碗柜,就在一家人每天都用的那一摞陶碗旁邊。
隨后,劉根來又來到院兒里,找到一個棉槐條編的籃子,把昨天收的幾只小鳥放了進去。
野雞都賣了,能吃的肉就只有這些小鳥了,這些小鳥都沒有他的拳頭大,可再小也是肉,加在一起能頂上半只野雞,多少也能給家人補點營養(yǎng)。
做好了這些,劉根來就上炕躺下了。
今天可把他累的夠嗆,他要躺下好好歇會兒。
就在他迷迷糊糊就要睡著的時候,劉栓柱、李蘭香和劉敏回來了。
三人先在院子里洗手洗臉,拍掉身上的土,又各自忙活起來。
劉栓柱劈柴,李蘭香做飯,劉敏則是用扁擔挑著兩個木桶去挑水了。
村里自然沒有自來水,村口的小河水又太臟,吃河水病死了不少人。前些年,村里就集資在村內(nèi)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打了四口水井,村民們做飯洗衣用的都是這四口井的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