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海第二天上班了以后,就去催促曹主任讓他去西北的事情,這件事工廠車間眾人都看著在眼里,這老同志思想覺悟忒高,剛報名就迫不及待要去西北建設。
這樣的思想覺悟怪不得人家是七級鉗工。
“老師傅就是不一樣。”
“老一輩都是從兵荒馬亂那個年代過來,當然希望咱們龍國盡快能強大起來?!?/p>
“我們都要像易師傅的精神學習?!?/p>
“廠子里現(xiàn)在都把易師傅當做楷模了,當然要好好學習他這份精神。”
“可惜我家里就是老人和孩子都要照顧,要是我還沒成家的話,我也去報名西北援建。”
“我家里也是,老人和孩子實在放心不下?!?/p>
“咱們都好好學習易師傅這份精神,在車間里努力完成生產任務也是一樣的?!?/p>
“……”
易中海現(xiàn)在走到哪都無比受人尊敬,甚至去食堂打飯的時候,食堂工人都受何雨柱囑托特地給他多打了些葷菜。
畢竟要去西北建設那就要有足夠的力氣才是。
沾著易中海的光,全廠人都知道食堂何主任特地關照老師傅,給西北援建的易中海師傅私人掏腰包給飯票加菜。
連帶著何雨柱也得了個尊老愛幼的好名聲,如易中海所愿的一樣尊重他。
但是大家越是這么對他,易中海心里就越難受,頗有種烈火烹油的感覺。
可又阻擋不了大家的熱情。
在易中海一次次的堅持下,不到三天的時間,出發(fā)去西北的時間就定了下來。
這都是他自己的強烈要求,安排他盡快去西北做貢獻。
所以就把他安排在最近的一批出發(fā)去西北的人員中了。
就在何雨柱結婚的前一天,何大清還感嘆他趕不上喝自己兒子的喜酒。
今晚在何大清提議下,讓大家給易中海開個踐行會。
何大清這幾天沒受兒子何雨柱的戳心窩子,他現(xiàn)在也想找個人戳戳心窩子,比如易中海。
誰讓現(xiàn)在只有易中海落著在他手里好欺負。
大家都要學習這位易師傅的不辭艱辛,建設西北的精神,那就當然是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出來。
就連向來最跳脫找事的賈張氏都變得規(guī)規(guī)矩矩,老老實實了,今晚也是學習易中海精神,他這個先進工人可真的是給全院增添光彩和榮譽。
大家現(xiàn)在走出去說起南鑼鼓巷的人,都會知道有個先進工人七級鉗工易中海,年紀大了些卻有一腔熱血,要去建設荒涼大西北,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