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看著馬克離開辦公室的背影,輕輕呼出一口氣。
他知道自己的決定在很多人看來過于保守,甚至是“愚蠢”。
但他更清楚,在金融市場的血雨腥風中,活下來并且持續(xù)盈利,遠比一時的風光更為重要。
他走到窗邊,東京的夜色更加迷人了。
他沒有立刻回到辦公桌后,而是決定下樓,親自去感受一下這座被財富和欲望點燃的城市。
走出寫字樓,喧囂與熱浪撲面而來。
何曉漫步在銀座繁華的街頭,這里堪稱是日本經(jīng)濟奇跡的櫥窗。
街道兩旁,奢侈品旗艦店林立——LV、香奈兒、愛馬仕、卡地亞……櫥窗里的商品在射燈下閃耀著誘人的光芒。
街道上,車流如織,勞斯萊斯銀刺、法拉利Testarossa、保時捷911等頂級跑車不時轟鳴著駛過,即便是相對“普通”的奔馳S級和寶馬7系,也如同出租車般常見。
至于日本本土的“風田”皇冠、日產(chǎn)公爵等高級轎車,更是比比皆是。
行人摩肩接踵,每個人都昂首挺胸,步履匆匆,臉上洋溢著一種近乎膨脹的自信。
男人們西裝革履,手腕上不經(jīng)意間露出的,是金光閃閃的勞力士、百達翡麗;女人們妝容精致,身著當季最新款的時裝,手里拎著的不是愛馬仕的鉑金包,就是古馳的竹節(jié)包,或是香奈兒的經(jīng)典款。
移動電話更是成功人士的標配,人們旁若無人地大聲通話,談論著股票代碼、土地交易或是高爾夫會員證的價格——后者在泡沫時期也被炒到了天價。
何曉走進一家高檔咖啡館,點了一杯咖啡。
鄰桌幾位穿著考究的年輕白領正在興奮地交談。
“田中桑,你昨天又賺了多少?聽說你買的住友金屬工業(yè)又漲停了?”
“哈哈,小意思,也就夠買塊勞力士吧!你呢?聽說你在六本木又訂了一套公寓?”
“是??!首付才10%,剩下的全靠貸款!反正房價月月漲,明年轉手就能賺一倍!打工?誰還靠那點死工資??!現(xiàn)在這個時代,眼光和膽量才是最重要的!”
“沒錯!我們這代人真是趕上了好時候!只要敢想敢做,財富唾手可得!”
聽著這些充滿亢奮和理所當然的對話,何曉心中泛起一絲冷意。
這一幕何其熟悉?八十年代的倭國,九十年代末的南棒,二十一世紀初的內(nèi)地一線城市……歷史總是在不同的時空上演著相似的劇本。
經(jīng)濟高速增長,城市化進程加速,尤其是房地產(chǎn)價格的飆升,如同魔法棒一般,點石成金,讓無數(shù)普通人一夜之間擁有了過去幾代人都不敢想象的財富。
這種財富的“增值”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于遠遠超過了他們通過辛勤工作所能獲得的收入。
一套位于東京核心區(qū)的公寓,一年的漲幅可能就抵得上一個普通職員十年的薪水。
于是,“打工”在許多人眼中變成了效率低下、缺乏“財商”的表現(xiàn)。
炒股、炒房、炒高爾夫會員證、甚至炒藝術品……任何可以“炒”的東西都成了他們眼中快速致富的捷徑。
整個社會彌漫著一種浮躁的投機氛圍,人們沉醉于資產(chǎn)價格不斷上漲帶來的虛幻滿足感中,盡情地揮霍、消費,享受著泡沫頂端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