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朔方軍帳的燭影:老將軍的臨危受命
至德二載的朔方軍帳,燭火在寒風(fēng)中搖曳。郭子儀盯著地圖上的長安標(biāo)記,手指劃過涇水與渭水的交匯處,眉頭緊鎖。此時他已五十七歲,歷經(jīng)玄宗、肅宗兩朝,從朔方節(jié)度使到關(guān)內(nèi)河?xùn)|副元帥,半生戎馬都在與吐蕃、突厥周旋,如今卻要面對更兇險的局面——安史叛軍占據(jù)長安已近一年,唐室江山岌岌可危。
“元帥,回紇(he)使者到了?!保ɑ丶v在公元788年改稱回鶻),親兵掀開帳簾,寒風(fēng)卷著雪粒撲了進(jìn)來。郭子儀整理了一下鎧甲,對身旁的兒子郭旰(gan)說:“記住,向回紇可汗借兵此事不能輸了大唐的氣度?!薄杜f唐書·郭子儀傳》記載,此時肅宗李亨在靈武繼位,急召郭子儀回師勤王,而他手中最關(guān)鍵的籌碼,正是與回紇的聯(lián)盟。
回紇使者走進(jìn)帳內(nèi),見郭子儀端坐不動,故意試探:“郭元帥,我可汗說了,借兵可以,但得用公主和親?!惫觾x哈哈一笑:“使者回去告訴可汗,大唐公主嫁的是英雄,不是趁火打劫的人。若肯出兵,金銀布帛管夠;若想趁亂要挾,我朔方軍雖少,也能拼個魚死網(wǎng)破?!边@番話不卑不亢,嚇得使者連連改口:“元帥息怒,我這就回去稟報可汗?!保ā顿Y治通鑒》)
二、香積寺前的列陣:唐軍與回紇的合璧
至德二載九月,郭子儀率朔方軍與回紇援軍在香積寺(今西安長安區(qū))列陣。對面的叛軍將領(lǐng)是安守忠,他看著唐軍陣中飄揚(yáng)的“郭”字大旗,對部下說:“郭子儀老匹夫來了,當(dāng)年在河北就吃過他的虧,大家小心。”
郭子儀騎著青騅馬,在陣前巡視。他見回紇可汗磨延啜(chuo)按兵不動,便派副將仆固懷恩去見回紇軍:“可汗若再不動手,我軍就獨自沖鋒了?!蹦パ余ㄋ貋砭磁骞觾x,見狀親自率五千騎兵從右翼迂回,大喊:“為郭公破賊!”(《新唐書·郭子儀傳》)
叛軍沒想到回紇騎兵如此兇猛,陣型頓時大亂。郭子儀趁機(jī)揮師前進(jìn),命郭旰率敢死隊沖擊敵陣?!短普Z林》記載了一個細(xì)節(jié):郭旰身中數(shù)箭,血流不止,仍大喊“不破賊不還”,直到戰(zhàn)死沙場。郭子儀看著兒子的尸體,只是默默擦干眼淚,繼續(xù)指揮戰(zhàn)斗——這種克制,比痛哭更讓士兵們感奮。
三、長安城下的謀略: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
香積寺大勝后,郭子儀沒有立刻進(jìn)攻長安,而是繞到城東的浐水(chan
shui)扎營。他知道長安城墻高厚,硬攻傷亡太大,便派人四處散播消息:“郭元帥率二十萬大軍來收復(fù)長安了!”其實當(dāng)時唐軍加上回紇兵,總共不過十五萬。
叛軍守將張通儒果然心虛,連夜派人去洛陽向安慶緒求援。郭子儀算準(zhǔn)叛軍軍心浮動,派斥候(偵察兵)扮成百姓混入長安,在城中散布“郭元帥仁厚,只誅叛賊,不傷百姓”的消息。《舊唐書》稱:“子儀遣人諭城中,百姓皆待王師,叛軍益懼?!?/p>
更絕的是,郭子儀派人給回紇可汗送去密信:“破城后,金帛子女任爾等取,但不得傷害百姓?!被丶v兵本就貪圖財貨,聞言士氣大振。張通儒得知后,知道守不住了,趁夜打開城門向西逃竄,長安百姓夾道歡迎唐軍入城。
四、朝堂之上的忠誠:免禮背后的君臣之道
收復(fù)長安后,郭子儀率部入城,百姓們跪在路邊高呼“郭令公萬歲”。他連忙下馬,扶起一位白發(fā)老者:“老人家,萬萬不可,天子才該萬歲。”《郭子儀家傳》記載,他入城后嚴(yán)禁士兵搶掠,連回紇兵想趁機(jī)搜刮,都被他用金銀買通,這在亂世中極為難得。
肅宗李亨從靈武回到長安,在大明宮接見郭子儀?;实垡灰姷剿?,便起身下階,拉著他的手說:“朕之家國,實卿再造?!惫觾x連忙跪地磕頭:“臣為大唐臣子,理當(dāng)效命,不敢居功?!泵C宗非要賜他鐵券(免死金牌),他卻推辭:“臣只愿陛下愛惜百姓,臣不要什么免死牌?!保ā顿Y治通鑒》)
后來肅宗之子代宗李豫繼位,對郭子儀更是信任。有次代宗要罷免他的兵權(quán),他二話不說就交出印信,回家養(yǎng)老。直到吐蕃入侵,代宗嚇得想逃跑,他又立刻出山,只用十幾天就大敗吐蕃。這種能上能下的胸襟,在權(quán)臣中極為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