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q0v9l"><label id="q0v9l"></label></tr>

        <td id="q0v9l"><ruby id="q0v9l"></ruby></td>
        1. <table id="q0v9l"><option id="q0v9l"></option></table>
          <acronym id="q0v9l"></acronym>
        2. <acronym id="q0v9l"><label id="q0v9l"><listing id="q0v9l"></listing></label></acronym>
            <table id="q0v9l"></table>
          1. <pre id="q0v9l"><strong id="q0v9l"><xmp id="q0v9l"></xmp></strong></pre>

            黑巖小說

            黑巖小說>中國野史集成50冊電子版 > 第11章 李清照狀告后夫(第1頁)

            第11章 李清照狀告后夫(第1頁)

            靖康二年(1127

            年)的那場浩劫,使無數(shù)人的命運墜入深淵,其中便有名滿天下的女詞人——李清照。當時她剛過不惑之年,本與丈夫趙明誠在青州“歸來堂”里賭書潑茶,沉浸于金石書畫的世界,卻不想金人鐵蹄踏破汴京,徽欽二帝被俘,史稱“靖康之變”。

            趙明誠時任江寧知府,后因失職罷官,夫妻二人攜著畢生收藏的古籍金石南下避難。誰曾想,建炎三年(1129

            年),趙明誠在前往湖州赴任途中染病,竟在南京(今河南商丘)撒手人寰。這一死,不僅讓李清照失去了相伴二十八年的知己,更讓她成了亂世中無依無靠的孤孀。

            李清照守著丈夫的靈柩,又望著堆積如山的金石文物,心中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彼時江南已是宋室偏安之地,高宗趙構在臨安(今杭州)登基,可金兵南下追擊,戰(zhàn)火未歇。李清照一介女流,帶著沉重的藏品輾轉于越州、衢州、溫州等地,其間不少珍本古器或被亂兵所掠,或因顛沛遺失,昔日“賭書消得潑茶香”的雅致,早已化作“風住塵香花已盡”的悲涼。

            到了紹興二年(1132

            年),李清照總算在杭州暫時安定下來。此時她年近五十,孑然一身,生活困頓。古代女子無獨立經(jīng)濟來源,尤其像她這樣曾是官宦夫人、如今家道中落的寡婦,處境更是艱難。左鄰右舍看她的眼神,多半是同情里摻著好奇,背后少不了嚼舌根:“瞧這李夫人,以前多風光,如今連個依靠都沒有?!?/p>

            就在這時候,一個名叫張汝舟的男人走進了她的生活。這張汝舟,字仲弼,當時在江南某州縣做個小官,自稱是趙明誠的故交,聽聞李清照的遭遇后,便時常來噓寒問暖,送些柴米油鹽。他生得一副好皮囊,說起話來更是甜如蜜糖,“夫人這般才貌,豈能久居困頓?某雖不才,愿為夫人遮風擋雨”之類的話,說得李清照心中泛起漣漪。

            大家可能要問:李清照何等聰慧,豈會輕易相信一個陌生男人?這里頭可有不少原因:一來,她當時確實孤苦無依,連整理丈夫遺著《金石錄》都力不從心,急需一個幫手;二來,張汝舟極善偽裝,他先是拿出幾封“早年與趙明誠的書信”,又對金石之學侃侃而談,讓李清照誤以為遇到了可以托付之人;三來,宋代社會對寡婦再嫁雖有非議,卻也并非完全禁止,尤其像李清照這樣沒有子女的寡婦,再嫁在法理上是允許的。

            于是,在張汝舟持續(xù)數(shù)月的“溫情攻勢”下,李清照那顆歷經(jīng)滄桑的心,竟也生出了一絲希冀。她想:或許,晚年能有個知冷知熱的伴,也算不負這殘生。卻不知,這一決定,竟讓她卷入了一場遠比亂世更險惡的風波。

            紹興二年(1132

            年)暮春,杭州西子湖畔的柳絮飄飛如雪。李清照在張汝舟的操辦下,低調地舉行了再嫁儀式。沒有鑼鼓喧天,沒有親友滿堂,只有幾張簡單的桌案,幾樣家常酒菜。李清照穿著一身半舊的素色羅裙,看著眼前忙前忙后的張汝舟,心中五味雜陳。她舉杯輕抿,腦海里卻閃過與趙明誠在“歸來堂”中,以勝負決定飲茶先后,常常笑到茶潑滿身的場景。

            婚后最初的日子,張汝舟確實表現(xiàn)得體貼入微。他會親自下廚做幾樣李清照愛吃的小菜,會陪著她在庭院里散步,聽她吟誦新詞。李清照也漸漸放下心防,甚至將自己收藏的部分金石拓片拿出來與他欣賞。然而,沒過多久,張汝舟的真面目便露了餡出來。

            原來,這張汝舟娶李清照,根本不是看中她的才情,而是覬覦她手中的金石文物。趙明誠畢生搜集的商周彝器、漢唐碑刻,那可都是價值連城的寶貝。張汝舟原以為娶了李清照,這些東西便盡入囊中,誰知他翻箱倒柜,卻發(fā)現(xiàn)大部分珍品在南渡途中已遺失,剩下的不過是些普通拓片和殘缺古籍。

            這天晚上,張汝舟喝了幾杯悶酒,見李清照在燈下整理書卷,便沒好氣道:“整天擺弄這些破紙片子有什么用?能當飯吃嗎?我看你根本沒什么值錢的東西,當初還裝得那么神秘!”

            李清照聞言一驚,抬頭看著眼前這個陌生的男人,他臉上的溫情早已被貪婪和不耐取代。她強壓怒火道:“這些都是先夫心血所系,豈可用錢財衡量?”

            “先夫先夫,你心里只有那個死鬼!”張汝舟猛地一拍桌子,“我告訴你李清照,你如今是我張汝舟的妻子,就得聽我的!那些破玩意兒趕緊賣了換錢,不然有你好果子吃!”

            這一下,如同被冰水澆頭,讓李清照徹底清醒。她這才明白,自己錯看了人,這張汝舟分明是個利欲熏心的小人!接下來的日子,張汝舟的態(tài)度越發(fā)惡劣。他見軟的不行,便來硬的,先是言語辱罵,后來竟發(fā)展到動手推搡打罵。有一次,李清照不肯將一幅王羲之的摹本交給他,張汝舟竟一把搶過書卷撕得粉碎,還指著她的鼻子罵:“你這老婦,不識抬舉!若不是看你有點虛名,誰愿娶你?”

            李清照蜷縮在角落,看著滿地狼藉的殘卷,淚水無聲滑落。她想起趙明誠在世時,兩人對文物視若珍寶,連翻閱都要先凈手焚香,何曾受過這等屈辱?此時她才幡然醒悟:張汝舟當初的“溫情”,不過是精心編織的騙局;那所謂的“故交”,恐怕也是子虛烏有。

            更讓她心寒的是,張汝舟不僅貪財,還品行不端。李清照偶然發(fā)現(xiàn),他的官印文書似乎有偽造痕跡,追問之下,張汝舟支支吾吾,竟露出了馬腳。原來,他的官職是通過虛報舉數(shù)(宋代科舉中舉需有人推薦,虛報推薦次數(shù)是欺君之罪)得來的,平日里還克扣軍餉,中飽私囊。這一下,李清照心中最后一絲幻想也破滅了——這哪里是良人,分明是個偽君子!

            李清照萌生啦離婚都想法,然而在宋代,女子要離婚,難如登天。當時的法律規(guī)定,“妻擅去者徒二年,因而改嫁者加二等”,除非丈夫有“七出”之罪(無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盜竊、妒忌、惡疾),或丈夫失蹤三年以上,妻子才能提出離婚。而張汝舟雖然家暴、貪財,但并未犯“七出”中的條款,更何況他是官吏,社會地位比李清照高(盡管是個小官)。

            換作一般女子,或許只能忍氣吞聲,在不幸的婚姻里耗盡余生。但李清照是誰?她是能寫出“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奇女子,是骨子里透著剛烈的易安居士!她豈能容忍自己與這樣一個卑劣之徒共度余生?

            經(jīng)過幾夜無眠的思索,李清照做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決定:不僅要離婚,還要告張汝舟欺君罔上之罪!這在當時可謂是“石破天驚”之舉——妻子告丈夫,本就違背“夫為妻綱”的倫理,更何況告的是欺君之罪,一旦告成,張汝舟雖必死無疑,而她自己,按照宋代法律,“妻告夫,雖屬實,仍需徒刑二年”。

            也就是說,李清照若要離婚,必須先把自己送進大牢。

            身邊的親友得知此事,無不大驚失色,紛紛來勸:“夫人三思??!告夫乃是大逆不道,何況還要坐牢,值嗎?”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手机av一区二区三区_一级毛片在线_国产欧美激情视频免费看

                  <tr id="q0v9l"><label id="q0v9l"></label></tr>

                  <td id="q0v9l"><ruby id="q0v9l"></ruby></td>
                  1. <table id="q0v9l"><option id="q0v9l"></option></table>
                    <acronym id="q0v9l"></acronym>
                  2. <acronym id="q0v9l"><label id="q0v9l"><listing id="q0v9l"></listing></label></acronym>
                      <table id="q0v9l"></table>
                    1. <pre id="q0v9l"><strong id="q0v9l"><xmp id="q0v9l"></xmp></strong></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