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盔映雪寶刀寒,雕翎箭發(fā)鬼神寒。
定軍山下摧強敵,千古誰輕老黃忠。
話說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黃巾起義后,董卓擅權,各路諸侯各懷異心,或爭雄中原,或割據一方。這亂世如熔爐,燒盡了庸碌之輩,卻也煉出了無數英雄。有少年成名如馬超者,有威震華夏如關羽者,更有一位年過花甲仍能橫刀立馬、箭定乾坤的老將——此人姓黃,名忠,字漢升,便是日后蜀漢五虎將中,以“老當益壯”名傳千古的白發(fā)戰(zhàn)神。
黃忠本是南陽人氏,自幼習得一身好武藝:一手大刀使得出神入化,劈砍削刺,剛猛有力;更練就一身百步穿楊的箭術,箭囊里二十支雕翎箭,從不虛發(fā)。東漢末年,南陽遭黃巾之亂,黃忠為避禍,攜家小投奔荊州牧劉表。劉表見他武藝不凡,便任命他為中郎將,派往長沙郡,輔佐自己的侄子劉磐鎮(zhèn)守攸縣。
攸縣地處荊州東部,與江東孫策的地盤接壤,常年戰(zhàn)事不斷。劉磐年輕氣盛,卻少謀略,每逢孫策派兵來攻,便慌了手腳,全靠黃忠支撐。一次,孫策派麾下大將太史慈率軍五千來犯攸縣,太史慈乃江東名將,善使長槍,更有“江東第一勇士”之稱。劉磐見敵軍來勢洶洶,急召黃忠商議:“黃將軍,太史慈驍勇,我軍兵力不及,如何是好呀?”黃忠卻神色平靜,撫著腰間的九環(huán)大刀道:“將軍莫慌,太史慈雖勇,卻有一缺點——輕敵冒進。某愿領兵三千,設伏于城外十里的落馬坡,定能退敵?!?/p>
劉磐半信半疑,卻也無更好的辦法,便依了黃忠之計。黃忠率軍至落馬坡,令士兵將路邊的樹木砍倒,阻塞道路,又派兩百弓箭手埋伏在山坡兩側的密林中,自己則帶著剩余士兵,在坡下列陣等候。不多時,太史慈率軍而來,見道路被阻,不禁冷笑:“劉磐無謀,竟用此等小計!”說罷,令士兵清理道路,自己則拍馬挺槍,沖在最前。
待太史慈的先鋒部隊剛過落馬坡,黃忠突然大喝一聲:“太史慈,某在此等候多時!”話音未落,山坡兩側的弓箭手齊發(fā)箭矢,曹軍頓時倒下一片。太史慈大驚,正要率軍后退,黃忠已拍馬舞刀,直沖過來。兩人在坡下交上手,大刀對長槍,一來一往,大戰(zhàn)五十余合。太史慈越打越心驚——他本以為黃忠是個普通將領,卻沒想到其刀法如此剛猛,力道絲毫不遜于自己。又戰(zhàn)了二十余合,太史慈漸感不支,正想撥馬撤退,黃忠突然虛晃一刀,策馬后退,同時從箭囊里抽出一支雕翎箭,彎弓搭箭,對準太史慈的盔纓。
“咻”的一聲,箭如流星,正中太史慈的盔纓。太史慈嚇得魂飛魄散,以為黃忠要取自己性命,急忙伏在馬背上,率軍狼狽而逃。黃忠也不追趕,只是率軍退回城中。經此一役,江東軍再也不敢輕易來犯攸縣,劉磐對黃忠贊不絕口,可劉表卻始終未重用黃忠——在他眼中,黃忠不過是個能守一方的勇將,而非能統(tǒng)兵征戰(zhàn)的帥才。黃忠心中雖有不甘,卻也無可奈何,只得在長沙默默駐守,一晃便是十余年。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南下,荊州牧劉琮不戰(zhàn)而降,荊州落入曹操手中。曹操早就聽說過黃忠的威名,便任命他為裨將軍,仍令他鎮(zhèn)守長沙,歸長沙太守韓玄管轄。曹操此舉,看似重用,實則只是安撫地方,并未將黃忠納入核心麾下。黃忠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并非自己心中的明主,便也只是盡責守土,不愿主動效力。
沒過多久,劉備聯合孫權在赤壁大敗曹操,隨后率軍南征荊州四郡。關羽奉命攻打長沙,韓玄得知消息,急忙召黃忠商議:“漢升,關羽乃劉備麾下第一猛將,斬顏良、誅文丑,威震華夏,如今來攻長沙,如何是好?”黃忠此時已年過六旬,白發(fā)如雪,卻依舊腰板挺直,雙目炯炯:“太守莫怕,某雖年老,卻也能與關羽一戰(zhàn)。若他敢來,某定叫他知我長沙不可欺!”
次日,關羽率軍至長沙城下,立馬陣前,手持青龍偃月刀,高聲喝道:“韓玄速速開城投降!若敢抵抗,某便率軍攻破城池,雞犬不留!”城門大開,黃忠率軍而出,胯下黃驃馬,手提九環(huán)刀,雖白發(fā)蒼蒼,卻氣勢逼人。關羽見了,不禁皺眉:“韓玄無人可用,竟派一老將出戰(zhàn)?”便喝道:“老將軍,你年事已高,何苦來送死?速速回去,叫韓玄派個能打的來!”
黃忠聞言,怒目圓睜:“關羽休得小覷老夫!某雖年近六旬,卻能開三石之弓,舞百斤大刀,今日便與你大戰(zhàn)三百回合,分個勝負!”說罷,拍馬舞刀,直取關羽。關羽也不怠慢,青龍刀一揮,迎了上去。兩人刀光交錯,在長沙城外展開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zhàn)。
這一戰(zhàn),直打得天昏地暗,塵土飛揚。關羽的青龍刀重八十二斤,劈砍下來勢大力沉;黃忠的九環(huán)刀雖輕些,卻刀法精妙,攻守兼?zhèn)洹扇舜髴?zhàn)百余合,不分勝負。關羽心中暗贊:“這老黃忠厲害非凡,老夫許久未遇這般對手!”又戰(zhàn)了三十余合,關羽見難以取勝,便想使出拖刀計,假裝不敵,撥馬便走,待黃忠追來,再回身一刀將其斬于馬下。
黃忠不知是計,拍馬便追。眼看就要追上,突然“嘶”的一聲,黃忠的黃驃馬竟失了前蹄,將黃忠掀翻在地。關羽見了,卻勒住馬,并未趁機下手,反而道:“老將軍,某不趁人之危,你且換馬再來一戰(zhàn)!”黃忠聞言,心中感激——他知道關羽若想殺自己,剛才已是易如反掌。便起身謝道:“關羽將軍大義,某銘記在心!”隨后退回城中,換了一匹戰(zhàn)馬。
次日,兩人再次陣前交鋒。黃忠感念關羽昨日不殺之恩,心中已有歸降之意,卻又礙于韓玄的恩情,不愿直接投降。兩人又大戰(zhàn)百余合,依舊不分勝負。黃忠心生一計,拍馬后退,同時彎弓搭箭,對準關羽。關羽見了,心中一驚,急忙側身躲閃,卻見那箭并未射向自己,而是“咻”的一聲,正中自己的盔纓。
關羽頓時明白,黃忠這是在警示自己,而非要取自己性命。他又驚又佩,勒住馬道:“老將軍箭術通神,某佩服!”說罷,便率軍退回營中??蛇@一幕,卻被城上的韓玄看在眼里。韓玄本就心胸狹隘,見黃忠兩次與關羽交手都未下殺手,還箭射盔纓,便認定黃忠與關羽私下勾結,要背叛自己。
當晚,韓玄便派人將黃忠綁至府中,喝令道:“黃忠,你與關羽私通,意圖謀反,今日定要將你斬首示眾!”黃忠大呼冤枉:“太守明察!某對太守忠心耿耿,怎會謀反?昨日關羽放某,今日某箭射盔纓,只是報答其不殺之恩,并無二心!”可韓玄哪里肯信,下令將黃忠押至校場,準備斬首。
就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突然有人大喊:“韓玄昏庸,濫殺忠良,某不服!”眾人回頭一看,只見一員將領手持大刀,率軍沖入校場,正是韓玄麾下的裨將軍魏延。魏延素來敬重黃忠,見韓玄要殺黃忠,便起兵反了。他一刀斬殺了押解黃忠的士兵,救下黃忠,隨后率軍沖入府中,殺了韓玄。
魏延提著韓玄的首級,對黃忠道:“老將軍,韓玄昏庸,不值得輔佐。劉備乃仁德之主,關羽將軍又與老將軍惺惺相惜,不如咱們歸降劉備,共圖大業(yè)!”黃忠見韓玄已死,又感念劉備的仁德之名,便點頭答應。次日,黃忠與魏延打開城門,迎接關羽入城,長沙就此歸降劉備。
劉備得知黃忠歸降,大喜過望,親自前往黃忠府中探望。他見黃忠雖年老,卻精神矍鑠,便執(zhí)其手道:“漢升將軍,久聞將軍勇毅,今日得將軍相助,如虎添翼!某定當善待將軍,不負將軍之望!”黃忠見劉備如此禮賢下士,心中感動,當即拜倒:“主公仁德,某愿效犬馬之勞,至死不渝!”
自此,黃忠便追隨劉備,開啟了他人生中最輝煌的篇章。建安十六年,劉備率軍入蜀,攻打劉璋,黃忠隨軍出征。此時的黃忠已年過六十,卻比許多年輕將領還要勇猛,每逢戰(zhàn)事,必為先鋒,常先登陷陣,斬殺敵將。
在攻打雒城時,劉璋派大將張任率軍駐守。張任乃蜀中名將,善使長槍,更精通兵法,將雒城守得固若金湯。劉備久攻不下,心中焦慮。黃忠主動請戰(zhàn):“主公,某愿率軍攻城,若三日之內不能破城,甘受責罰!”劉備道:“漢升將軍,雒城險峻,張任勇猛,將軍年事已高,切勿輕敵?!秉S忠道:“主公放心,某雖老,卻能登城斬將,定不辱命!”
次日,黃忠率軍來到雒城下,張任率軍出戰(zhàn)。兩人大戰(zhàn)五十余合,張任漸感不支,撥馬退回城中,緊閉城門。黃忠見狀,便令士兵架起云梯,強行攻城。城上的蜀兵箭如雨下,云梯被紛紛推倒,蜀兵死傷慘重。黃忠見狀,大怒,親自提著大刀,登上一架云梯,大喊道:“將士們,隨某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