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寒暄了幾句,裴行儉邀請阿史那都支去自己的軍營赴宴,說:“我?guī)砹瞬簧僦性暮镁坪兔朗?,咱們邊吃邊聊?!卑⑹纺嵌贾]有懷疑,帶著隨從跟著裴行儉進了軍營。
軍營里早就擺好了宴席,桌上有烤羊肉、燉牛肉,還有長安產(chǎn)的葡萄酒。裴行儉和阿史那都支相對而坐,一邊喝酒,一邊聊西域的局勢。阿史那都支時不時試探裴行儉,問:“裴大人,唐朝最近有沒有派兵來西域的打算?。俊迸嵝袃€笑著說:“都支可汗,你放心,唐朝只想和西域諸國友好相處,怎么會派兵呢?我這次來,就是為了證明唐朝的誠意。”
喝到一半,裴行儉突然舉起酒杯,說:“都支可汗,我有份禮物要送給你,你閉上眼睛,我讓士兵給你送來?!卑⑹纺嵌贾б詾槭翘瞥馁p賜,笑著閉上了眼睛。就在這時,裴行儉大喊一聲:“動手!”帳篷后面立刻沖出幾十名唐軍士兵,他們都是裴行儉精心挑選的勇士,身手矯健,沒等阿史那都支的隨從反應(yīng)過來,就把他們捆了起來。阿史那都支睜開眼睛,看到自己被綁著,才知道上當(dāng)了,氣急敗壞地說:“裴行儉,你竟敢騙我!”裴行儉冷冷地說:“都支可汗,你叛亂唐朝,殺害官員,今天就是你的死期!不過陛下有旨,若你愿意歸順,可饒你一命。”阿史那都支看著周圍的唐軍士兵,知道自己逃不掉了,只好低下頭,說:“我愿意歸順?!?/p>
擒獲阿史那都支后,裴行儉拿著他的印信,派人去碎葉城召集西突厥的部落首領(lǐng),說:“都支可汗請你們?nèi)ボ姞I議事,有重要的事情要宣布?!笔最I(lǐng)們不知道發(fā)生了變故,都按時來到軍營。當(dāng)他們看到阿史那都支被綁著時,都慌了。裴行儉對他們說:“各位首領(lǐng),阿史那都支叛亂唐朝,已經(jīng)被我擒獲。你們都是被迫歸附他的,陛下知道你們的苦衷,只要你們重新歸順唐朝,以前的事一概不追究。”首領(lǐng)們聽了,都趕緊跪下,說:“我們愿意歸順唐朝,聽從裴大人的命令!”
解決了阿史那都支,裴行儉立刻率軍前往怛羅斯城。此時契苾明已經(jīng)率領(lǐng)軍隊把怛羅斯城包圍了,李遮匐得知阿史那都支被擒后,早就慌了,每天都派人去打探消息。當(dāng)他看到裴行儉的軍隊到了城下時,知道自己無力抵抗,就打開城門,自己綁著出來投降了。裴行儉見他愿意歸順,也沒有為難他,只是把他關(guān)了起來,準(zhǔn)備帶回長安交給唐高宗處置。
就這樣,裴行儉平定了西突厥的叛亂,恢復(fù)了唐朝對昆陵、蒙池兩個都護府的管轄。消息傳到長安,唐高宗高興得不得了,當(dāng)即下詔褒獎裴行儉,任命他為禮部尚書兼檢校右衛(wèi)大將軍,封聞喜縣公,還賞賜了他良田千頃、奴婢三百人。
裴行儉回到長安后,日子過得相對平靜,他除了處理禮部的事務(wù),還不忘培養(yǎng)人才?!杜f唐書》說他“喜賓客,所薦皆名士”,這話一點不假——他交朋友不看出身,只看人品和才能,只要發(fā)現(xiàn)有本事的人,就會推薦給朝廷。
王方翼就是他推薦的第一個重要人才。王方翼是并州祁縣(今山西祁縣)人,他的祖父是隋朝的尚書令王韶,父親早逝,他從小跟著母親生活,后來因為得罪了武則天的母親楊氏,被貶到西域的安定城(今甘肅涇川)任參軍。裴行儉在西域時,曾路過安定城,見到王方翼正在組織百姓修城墻,城墻修得又高又結(jié)實,而且王方翼對百姓很和善,百姓們都愿意跟著他干活。裴行儉覺得王方翼是個可塑之才,就和他聊了起來,發(fā)現(xiàn)他不僅懂治理,還懂兵法,對西域的局勢也有獨到的見解?;氐介L安后,裴行儉就向唐高宗推薦王方翼,說:“王方翼有勇有謀,適合在西域任職,陛下可以任命他為安西都護府副都護?!碧聘咦诓杉{了裴行儉的建議,任命王方翼為安西都護府副都護。王方翼到任后,果然不負眾望——他加固了安西四鎮(zhèn)的城防,多次擊敗吐蕃和西突厥的入侵,還在西域推廣中原的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教百姓種小麥、養(yǎng)蠶繅絲,百姓們都很愛戴他,后來他還升任了安西都護,成為唐朝在西域的重要支柱。
程務(wù)挺是裴行儉推薦的另一個名將。程務(wù)挺原本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出身寒微,但他作戰(zhàn)勇敢,每次打仗都沖在最前面。裴行儉在征討阿史那都支時,程務(wù)挺就在他的軍中,一次戰(zhàn)斗中,程務(wù)挺為了保護裴行儉,身上中了三箭,卻依然堅持作戰(zhàn),最終擊退了敵人。裴行儉很感動,也很欣賞他的勇敢,就把他提拔為將領(lǐng),還教他兵法謀略。程務(wù)挺進步很快,后來成為唐朝的名將,曾率軍平定突厥叛亂,為唐朝的邊疆穩(wěn)定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
除了王方翼和程務(wù)挺,裴行儉還推薦過崔智辯、張虔勖等人。崔智辯在涼州任參軍時,處理邊民糾紛很有辦法,他總能公平公正地解決問題,讓雙方都滿意,但因為不會討好上司,一直得不到提拔。裴行儉路過涼州時,聽說了崔智辯的事,就親自考察他,讓他處理一件復(fù)雜的邊貿(mào)糾紛——有個中原商人與回紇商人因為貨物價格鬧得不可開交,還差點動手。崔智辯了解情況后,不僅算出了貨物的合理價格,還說服雙方簽訂了長期合作的協(xié)議,既解決了糾紛,又促進了邊貿(mào)。裴行儉覺得崔智辯很有能力,就推薦他任肅州刺史,后來崔智辯在肅州抵御吐蕃入侵,立下了大功。
另外,裴行儉不管是在西域行軍,還是在朝中任職,只要有空閑時間,就會練字。他的草書和隸書越來越有名,長安城里的士人都以能收藏他的書法作品為榮。有一次,唐高宗在宮中舉辦宴會,邀請了不少大臣,席間高宗說:“裴卿,你的書法很好,不如就在這宮墻上寫一幅字,讓大家欣賞欣賞。”裴行儉沒有推辭,讓人拿來筆墨,在宮墻上寫了一幅草書《將進酒》——他的筆法剛勁有力,如龍蛇飛舞,在場的大臣都看呆了,高宗更是贊不絕口,說:“裴卿,你的字比虞世南、褚遂良也不差??!”
后來,裴行儉還撰寫了《草字雜體》一書,這本書里收錄了他的書法作品,還記錄了他的書法心得,比如“草書要注重氣韻,隸書要注重結(jié)構(gòu)”“練字要先摹后臨,先慢后快”等。這本書出版后,很快就傳遍了長安,不少學(xué)書法的人都把它當(dāng)作教材,甚至西域的一些部落首領(lǐng),也托人買來這本書,學(xué)習(xí)中原的書法。
永淳元年(682年),裴行儉六十四歲,這一年他的身體開始變差,經(jīng)??人?、氣喘,大夫說他是常年在西域奔波,染上了風(fēng)寒,需要好好休養(yǎng)??删驮谶@時候,西域又傳來了壞消息:突厥貴族阿史那骨篤祿舉兵反叛,攻占了唐朝的云州(今山西大同),殺害了云州刺史,還掠奪了大量人口和財物。
阿史那骨篤祿是東突厥的后裔,東突厥在貞觀四年(630年)被唐朝平定后,其部眾大多歸附唐朝,但阿史那骨篤祿一直不甘心,他趁著唐朝忙于平定西突厥叛亂,暗中召集東突厥殘部,建立了后突厥汗國,這次叛亂就是他對唐朝發(fā)起的第一次大規(guī)模進攻。
消息傳到長安,唐高宗很著急,他知道裴行儉熟悉突厥事務(wù),又有平定叛亂的經(jīng)驗,就想讓裴行儉率軍征討。但他又擔(dān)心裴行儉的身體,猶豫了很久,才派人去裴行儉的府中探望。
裴行儉當(dāng)時正躺在床上休養(yǎng),看到宮里的使者來了,知道肯定是有急事,就掙扎著坐起來,問:“使者大人,是不是西域又出事了?”使者把阿史那骨篤祿叛亂的事告訴了他,裴行儉聽了,立刻說:“請你回稟陛下,我愿意率軍征討阿史那骨篤祿!”
使者勸他:“裴大人,你的身體不好,還是好好休養(yǎng)吧,陛下會派其他人去的?!迸嵝袃€搖頭:“不行,阿史那骨篤祿很狡猾,而且突厥人熟悉草原地形,若是派不熟悉突厥事務(wù)的人去,恐怕會吃敗仗。我雖然老了,但還能騎馬、能射箭,只要能為朝廷平定叛亂,就算死在戰(zhàn)場上,我也心甘情愿!”
使者把裴行儉的話告訴了唐高宗,高宗很感動,也很敬佩裴行儉的忠誠,當(dāng)即任命他為金牙道行軍大總管,讓他率領(lǐng)十萬大軍征討阿史那骨篤祿。
裴行儉接到任命后,立刻開始準(zhǔn)備出征——他讓人把自己的鎧甲找出來,試穿了一下,雖然有些吃力,但還是能穿上;他還召集了以前跟隨自己的將領(lǐng),比如程務(wù)挺、崔智辯,和他們一起研究突厥的地形和阿史那骨篤祿的戰(zhàn)術(shù);他甚至還親自去軍營視察,鼓勵士兵們:“突厥人雖然勇猛,但他們不懂章法,只要我們團結(jié)一心,一定能打敗他們!”
可就在出征前幾天,裴行儉的病情突然加重——他咳嗽得越來越厲害,甚至咳出了血,連床都下不了。大夫來看過之后,搖著頭說:“裴大人,你的身體已經(jīng)支撐不住了,不能再出征了,否則會有生命危險?!?/p>
裴行儉躺在病床上,看著窗外的天空,眼里滿是遺憾。他對兒子裴光庭說:“光庭,我這輩子,從西州到長安,從護送波斯王子到平定西突厥叛亂,從來沒有辜負過朝廷??蛇@次,我恐怕不能再為朝廷效力了……我死后,你要記住,做人要忠誠,做事要盡心,不要給裴家丟臉。”裴光庭跪在床邊,哭著說:“父親,您一定會好起來的,您還要率軍征討突厥呢!”
永淳元年(682年)四月,裴行儉在長安的家中去世,享年六十四歲。
唐高宗得知裴行儉去世的消息后,悲痛不已,下令停朝三日,追贈裴行儉為幽州都督,陪葬昭陵——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只有立過大功的功臣才能葬在那里,這是唐朝對功臣的最高榮譽。
裴行儉去世的消息傳到西域,西域的部落首領(lǐng)們都很傷心——藥羅葛·比栗派使者帶著回紇的特產(chǎn)來長安吊唁;尉遲伏阇雄下令于闐國的百姓戴孝三日;安西都護府的士兵們自發(fā)地在軍營里擺了靈位,祭拜裴行儉。
長安的士人也很懷念裴行儉——有人把他的書法作品掛在墻上,日夜欣賞;有人重印了《草字雜體》,讓更多人學(xué)習(xí)他的書法;還有人寫了詩紀(jì)念他,其中有一句是“瀚海風(fēng)沙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裴公行”,道盡了人們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