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廢立皇帝”:權(quán)臣的終極政治豪賭
北伐失利后,桓溫決意以廢立之事立威。公元371年,他以“皇帝陽痿,皇子非親生”為由,廢黜晉廢帝司馬奕。此事荒誕至極,《晉書》僅載:“帝少患痿疾,嬖(bi)人相龍、計好、朱靈寶等參侍內(nèi)寢”(嬖人:男寵)。
廢帝當(dāng)日,桓溫帶甲士入宮。司馬奕正與男寵宴飲,見刀光劍影,酒杯脫手落地?;笢貙⑻笤t書擲于案上:“陛下,您被廢了?!彼抉R奕顫聲問:“可保爵位否?”桓溫冷笑:“特封‘海西公’?!?/p>
后續(xù)更顯權(quán)謀交鋒:桓溫命謝安(320—385)
起草廢帝詔書,謝安故意寫錯數(shù)處,桓溫怒斥:“汝欲折辱我耶?”謝安從容道:“此等大事,生平首次,難免手抖?!弊罱K詔書言“皇帝昏聵淫亂,不可以君四?!保蓶|晉最大政治笑柄。
人物注:謝安,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著名政治家。他出身瑯琊謝氏,早年隱居?xùn)|山,后出山輔政,在淝水之戰(zhàn)中以“圍棋賭墅”鎮(zhèn)定軍心,擊退前秦大軍。其“鎮(zhèn)以和靖,御以長算”的執(zhí)政風(fēng)格,被稱為“江左風(fēng)流宰相”。
四、“樹猶如此”:英雄遲暮的千古喟嘆
公元369年,桓溫第三次北伐兵敗后,途經(jīng)金城(今江蘇句容),見昔日親手栽種的柳樹已粗至十圍,不禁愴然曰:“昔年種此樹時,吾方二十四歲,今樹猶如此,人何以堪!”言罷淚落沾衣。隨從皆屏息不敢語——這位殺人不眨眼的大司馬,此刻竟如失路之童。
此句“樹猶如此,人何以堪”后成中年危機的代名詞。辛棄疾《水龍吟》云“可惜流年,憂愁風(fēng)雨,樹猶如此”,蘇軾亦嘆“桓溫之嘆,蓋有年矣”。世人多知其嘆時光流逝,卻少知此語背后,是枋頭慘敗后、篡位功虧一簣的錐心之痛。
五、“九錫之禮”:權(quán)臣篡逆的最后一步
桓溫晚年汲汲以求“九錫之禮”——此為古代帝王賜給權(quán)臣的最高禮遇,實為篡位前的鋪墊。然謝安、王坦之等士族領(lǐng)袖故意拖延,每次桓溫遣使催促,便以“文辭未工,需再潤色”為由搪塞。
桓溫病重時,令弟弟桓沖(328—384)
問謝安:“九錫究竟何時可成?”謝安笑答:“急甚?大司馬百年之后,自當(dāng)定論?!被笢芈勚卵?,對桓沖道:“謝安此語,直咒我死!”
人物注:桓沖,字幼子,桓溫之弟。他性情謙退,雖接掌桓氏兵權(quán),卻能與謝安協(xié)作共御前秦,時稱“荊揚和穆”。淝水之戰(zhàn)時,他率荊州軍攻前秦襄陽,牽制秦軍兵力,為東晉取勝立下功勛。
臨終之際,桓溫猶喃喃自語:“吾滅成漢、定巴蜀、三舉北伐,功豈在王導(dǎo)、謝安之下?”然后世評其“功高蓋主,威震人主”,亦惜其“志大才疏,終難成事”。
六、桓氏家族的興衰:從權(quán)傾朝野到土崩瓦解
桓溫死后,其弟桓沖、子桓玄(369—404)
相繼掌權(quán)?;感鼮榘响?,于公元403年廢晉安帝,自立為帝,建國號“楚”,史稱“桓楚”。然他治國無方,驕奢淫逸,終被劉裕起兵推翻,桓氏家族自此衰亡。
桓玄兵敗逃亡時,仍不忘擺帝王架子:“吾桓玄乃天命所歸,爾等何懼?”麾下士兵竊議:“昔年桓公北伐,雖敗亦有氣勢,豈似今日狼狽?”桓玄聞之,怒砸炊具:“此非敗逃,乃戰(zhàn)略轉(zhuǎn)移!”
人物注:桓玄,字敬道,桓溫之子。他繼承父權(quán)后,先殺殷仲堪、楊佺期等荊州豪強,后篡晉稱帝,卻因“游獵無度,政令無?!笔ッ裥摹⒃R浴翱飶?fù)晉室”為名起兵,桓玄兵敗被殺,時年36歲,其建立的“桓楚”政權(quán)僅存半年。
七、歷史的多面鏡:權(quán)臣、名將與名士的交織
桓溫的一生充滿矛盾:他是滅成漢、三度北伐的名將,也是廢立皇帝、覬覦神器的權(quán)臣;能道出“樹猶如此”的千古悲嘆,亦行廢君篡逆的荒唐之事。這種復(fù)雜性,恰如史家所言:“歷史人物非黑白兩色,其人性的幽微處,正如水墨畫的濃淡皴染,方見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