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斜巷里起風(fēng)波,公子癡纏墜網(wǎng)羅。
幸得佳人重義烈,枯木逢春再巍峨。
列位看官!今番要說一段中唐年間的風(fēng)月奇談,非是尋常煙花薄幸之事,恰是那名妓李娃仗義救落難公子,終成眷屬的千古佳話。這故事出自白行簡先生筆下的《李娃傳》,道盡了秦樓楚館中亦有俠骨柔腸,膏粱子弟能經(jīng)淬火重生。且看那滎陽公子如何從錦衣玉食墮入泥塵,又如何得遇紅顏知己,重振家門——
話說唐玄宗天寶年間,長安城里最是繁華。那朱雀大街上車水馬龍,東西兩市商賈云集,更有那平康坊內(nèi),秦樓楚館鱗次櫛比,笙歌徹夜不絕。時(shí)有鄭州滎陽一書生,姓鄭名元和,年方二十,生得是:
面如冠玉襯烏發(fā),目若朗星映粉墻。鼻梁高挺如懸膽,唇色殷紅似涂朱。身形挺拔勝修竹,舉止文雅若芝蘭。正是弱冠年華,滿腹經(jīng)綸,更兼家資富饒,乃是滎陽鄭氏的嫡派子孫。
這鄭元和奉父命赴長安應(yīng)試,臨行前父親鄭北海再三叮囑:“我兒此去,當(dāng)以功名為重,莫要留戀風(fēng)塵。若得高中,方不負(fù)十年寒窗?!编嵲瓦B連應(yīng)諾,帶了行囊仆從,一路風(fēng)塵來到長安。
初到京城,鄭元和只覺眼界大開,白日里在西市書肆購書,晚間便在客棧溫書。一日,他路過平康坊,忽聞一陣琵琶聲,如珠落玉盤,清越動(dòng)聽。循聲望去,見一家宅院門前柳影婆娑,朱門半掩,門楣上懸一匾額,書“鳴珂曲”三字。正觀望間,忽見門內(nèi)走出一女子,生得:
云鬢梳成墜馬髻,不戴金釵自風(fēng)流。杏眼含波藏春意,桃腮帶暈露嬌羞。身著石榴紅裙,腰系翡翠宮絳。蓮步輕移,環(huán)佩叮當(dāng),直如九天仙子臨凡界,月里嫦娥下廣寒。
這女子正是長安名妓李娃。她見鄭元和呆立門前,撲哧一笑,秋波流轉(zhuǎn)間,鄭元和只覺魂飛天外,不由自主地上前作揖:“小生鄭元和,偶過貴地,為娘子仙音所引,冒昧打擾,望乞恕罪?!?/p>
李娃斂衽還禮,聲音溫婉:“原來是鄭公子。此處非談話之所,若不嫌棄,可入內(nèi)一敘?!编嵲拖渤鐾?,連忙跟進(jìn)。院內(nèi)更是雅致,假山流水,花木扶疏,一間暖閣內(nèi),陳設(shè)華麗,異香撲鼻。
自那日后,鄭元和便日日來鳴珂曲與李娃相會(huì)。這李娃非但容貌出眾,且能詩善畫,談吐不俗,與鄭元和甚是投緣。鄭元和本就愛慕風(fēng)雅,如今得遇知己,更是樂不思蜀,將應(yīng)試之事拋諸腦后。他出手闊綽,為李娃購置珠翠首飾、綾羅綢緞,不到一年,便將帶來的銀兩花了個(gè)精光。
鴇母見鄭元和囊中空空,便與李娃商議:“那鄭郎錢財(cái)已盡,留著何用?不如設(shè)計(jì)將他趕走,另尋金主?!崩钔薜皖^不語,鴇母又道:“我已想好一計(jì),明日趁他陪你去曲江池游玩,我派人假裝你遠(yuǎn)房親戚,說你母親病危,需立刻還鄉(xiāng)。你隨我走后,我便將鄭郎鎖在房內(nèi),待他醒悟,早已人去樓空?!?/p>
次日,李娃果然哭著對(duì)鄭元和說:“妾身母親突然病重,需即刻回鄉(xiāng)下探望,望郎君體諒。”鄭元和不舍,李娃道:“郎君若念真情,可在此等候,妾身三日后便回。”鄭元和信以為真,誰知李娃走后,鴇母便命人將房門鎖死,斷了飲食。
鄭元和被鎖三日,饑渴難耐,好不容易撞開門,卻見院內(nèi)空空如也,李娃與鴇母早已不見蹤影。他這才知上當(dāng)受騙,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四處尋找,卻杳無音訊。盤纏早已花光,仆從也已散去,堂堂滎陽公子,竟落得身無分文的境地。
鄭元和無奈,只得流落街頭,以乞討為生。他衣衫襤褸,面黃肌瘦,與昔日判若兩人。一日,他行至東市,見一家喪葬鋪前圍了許多人,原來是兩家喪葬鋪在比賽唱挽歌。鄭元和本就擅長音律,便擠入人群觀看。
只見東肆推出一個(gè)肥胖歌者,唱了一曲《薤露》,聲如洪鐘。西肆掌柜見狀,眉頭緊鎖,忽見角落里的鄭元和,雖衣衫破爛,卻氣度不凡,便上前問道:“公子可會(huì)唱挽歌?若能勝過東肆,必有重謝?!编嵲驼顭o計(jì),便答應(yīng)下來。
輪到西肆表演,鄭元和整了整衣襟,走到臺(tái)前,開口唱了一曲《蒿里》,聲音悲涼凄切,如泣如訴,直唱得圍觀者潸然淚下,連東肆的歌者也自愧不如。西肆掌柜大喜,收留了鄭元和,讓他專唱挽歌,每日可得錢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