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8年的秋天,上都(今內(nèi)蒙古正藍(lán)旗)的金鑾殿里,泰定帝也孫鐵木兒的尸體還沒涼透,大都(今北京)的皇宮已經(jīng)刀光劍影。一個叫燕鐵木兒的男人,正踩著泰定帝的尸骨,在權(quán)力的棋盤上瘋狂落子。
這一年,距離忽必烈開國建元(1271年)剛過五十七年,距離元武宗海山去世(1311年)才十七年。帝國的龍椅像個燙手的山芋,誰坐上去都硌得慌——泰定帝自己就是靠政變上臺的,如今他一死,輪到別人來搶了。
燕鐵木兒不是一般人。他是欽察人(中亞游牧部族),爺爺是跟著成吉思汗打天下的老兵,爹是武宗海山的親信。他本人更牛,從少年時就跟著武宗混,后來成了"僉(qiān,兼任)樞密院事",手里攥著大都的禁軍兵權(quán)——這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北京衛(wèi)戍區(qū)司令,槍桿子硬得很。
泰定帝死在八月,消息傳到大都時,燕鐵木兒正在樞密院值班。他沒哭,反而召集了十七個心腹,關(guān)起門來說了句掏心窩子的話:"武宗皇帝待我恩重如山,如今他的兒子們在外漂泊,泰定帝的崽子憑什么占著皇位?今晚就動手!"
當(dāng)晚三更,大都的城門被悄悄鎖死。燕鐵木兒帶著人沖進(jìn)皇宮,把泰定帝留下的幾個大臣捆了個結(jié)實。有個叫烏伯都剌的御史中丞(相當(dāng)于監(jiān)察部部長)還想掙扎,被燕鐵木兒一腳踹翻:"先帝(武宗)的天下,輪得到你們這群奴才做主?"
第二天一早,大都的官員被趕到皇宮前的廣場上。燕鐵木兒披甲持劍站在高臺上,嗓門比打雷還響:"泰定帝得位不正,如今他死了,咱們得請武宗皇帝的兒子回來繼位!誰不服,這把劍可不答應(yīng)!"
底下的官員們你看我我看你,沒人敢吱聲。他們知道,這不是商量,是通知。泰定帝的親信早就被連夜砍了,現(xiàn)在站出來反對,純屬嫌命長。
燕鐵木兒要立的"武宗兒子",是武宗的次子圖帖睦爾。此時這位皇子正在江陵(今湖北荊州)當(dāng)"閑散王爺",接到消息時,估計正對著長江釣魚。他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突然成了皇位候選人。
但燕鐵木兒沒等他反應(yīng),直接派了一隊禁軍去接人,順便放了句狠話:"路上誰敢擋道,格殺勿論!"
就在大都忙著擁立圖帖睦爾的時候,上都那邊也沒閑著。
泰定帝的親信大臣倒剌沙覺得不能吃虧,干脆把泰定帝的兒子阿速吉八推上了皇位,改元"天順",史稱天順帝。這孩子當(dāng)時才九歲,說白了就是個擋箭牌——倒剌沙自己想掌權(quán)。
一個帝國,兩個皇帝,這架必須打。歷史上管這叫"兩都之爭"。
上都軍首先動手,派了一支隊伍南下,目標(biāo)直指大都。燕鐵木兒早就等著這一刻,他親自帶兵北上迎敵。這位老兄雖然是文官出身(樞密院是管軍事的文官機構(gòu)),但打起仗來比武將還厲害。
通州(今北京通州)一戰(zhàn),上都軍列陣十里,看著挺嚇人。燕鐵木兒一馬當(dāng)先,提著刀就沖了過去,身后的欽察騎兵(他老家的部族兵)嗷嗷叫著跟上來。上都軍沒見過這么不要命的,陣型瞬間被沖垮,跑慢的全成了刀下鬼。
居庸關(guān)(今北京昌平)之戰(zhàn)更精彩。上都軍想抄近路偷襲大都,被燕鐵木兒堵在關(guān)下。當(dāng)時天降大雪,能見度不足十米。燕鐵木兒讓人點燃火把,自己帶著三十個騎兵摸進(jìn)敵營,大喊:"燕鐵木兒來了!"上都軍以為被包圍,亂成一鍋粥,自相踩踏死了好幾千。
打到十一月,上都撐不住了。倒剌沙一看大勢已去,捧著玉璽出城投降。至于那個九歲的天順帝,打仗的時候就沒人管了,后來下落不明——多半是死在亂軍里了。
兩都之爭打了四個月,死了上萬人。燕鐵木兒站在上都的廢墟上,用敵人的血給自己的權(quán)力鍍了層金。
圖帖睦爾在大都登基,是為元文宗。他剛坐上龍椅,燕鐵木兒就捧著奏折來了:"陛下,您哥哥和世(hé
shi
shun)還在漠北呢。他是武宗長子,按規(guī)矩,皇位該是他的。"
文宗心里咯噔一下。和世是武宗的大兒子,當(dāng)年因為宮廷斗爭,被流放到察合臺汗國(今中亞地區(qū)),已經(jīng)漂泊了十幾年。燕鐵木兒這話,聽著是講規(guī)矩,其實是在試探——他怕和世回來后,自己的權(quán)力被削弱。
文宗想了想,下了道詔書:"朕本不想當(dāng)皇帝,現(xiàn)在大哥回來了,朕馬上把皇位讓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