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q0v9l"><label id="q0v9l"></label></tr>

        <td id="q0v9l"><ruby id="q0v9l"></ruby></td>
        1. <table id="q0v9l"><option id="q0v9l"></option></table>
          <acronym id="q0v9l"></acronym>
        2. <acronym id="q0v9l"><label id="q0v9l"><listing id="q0v9l"></listing></label></acronym>
            <table id="q0v9l"></table>
          1. <pre id="q0v9l"><strong id="q0v9l"><xmp id="q0v9l"></xmp></strong></pre>

            黑巖小說

            黑巖小說>中國野史大全 繆越 > 第14章 張氏兄弟亂后宮(第2頁)

            第14章 張氏兄弟亂后宮(第2頁)

            二張的跋扈,不僅針對朝臣,甚至危及皇室。長安二年,發(fā)生了一起震驚朝野的血案:太子李顯的長子李重潤、女兒永泰郡主李仙蕙及其夫婿魏王武延基,被武則天賜死在洛陽宮中。表面上看,這是因為他們私下議論“二張亂政”,實則背后另有隱情。

            《新唐書·則天順圣皇后紀》記載:“大足元年,殺邵王重潤及永泰郡主、主婿武延基。”但野史《朝野僉載》披露了更多細節(jié):李重潤等人議論的,并非僅僅是二張弄權,而是懷疑武則天有意讓張易之繼承大統(tǒng)。這話傳到二張耳中,他們便在武則天面前哭訴:“陛下,太子一家嫌我們出身低微,竟說我們要奪了李唐天下!”

            武則天當時已近八十歲,性情越發(fā)多疑,聽了二張的讒言,頓時勃然大怒。她把太子李顯叫來,當面斥責:“你教的好兒女!竟敢議論朝政,毀謗朕的左右!”李顯嚇得渾身發(fā)抖,回家后立刻逼長子李重潤和女兒永泰郡主自盡。永泰郡主當時已有身孕,竟也未能幸免——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永泰公主之死”,如今在乾陵出土的永泰公主墓志銘,雖未明言死因,卻用“珠胎毀月”暗示了她死于非命時已有身孕。

            這起血案讓李唐皇室人人自危,也讓朝臣們看清了二張的危害。連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都私下對人說:“二張如毒蛇猛獸,若不早除,必危社稷?!保ā杜f唐書·武三思傳》)但武則天對二張的寵愛有增無減,甚至讓張昌宗“衣紫袍,佩金龜,奉朝請”,待遇堪比宰相。

            五、神龍政變的刀劍:迎仙宮的血色黎明

            長安四年十二月,武則天病重,住在迎仙宮的長生殿,只有二張在身邊伺候,封鎖了消息,不準外臣入內。宰相張柬之、崔玄暐(wěi)等人意識到,除掉二張、復辟李唐的機會來了。他們聯(lián)絡了羽林將軍李多祚、駙馬都尉王同皎,又得到太子李顯的默許,決定發(fā)動政變。

            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凌晨,張柬之率領五百羽林軍沖入玄武門,直奔迎仙宮。他們在廊下撞見張易之、張昌宗,兩人正穿著睡衣準備洗漱。張柬之厲聲喝道:“逆賊安在!還不束手就擒!”張易之嚇得轉身就跑,被羽林軍用長戟刺死在臺階下;張昌宗躲進殿柱后,也被搜出來砍了腦袋。《資治通鑒》記載:“斬易之、昌宗于廊下,其黨與皆捕斬之?!?/p>

            政變隊伍沖進長生殿時,武則天被驚醒,看到床邊跪著的張柬之和地上的人頭,立刻明白了怎么回事。她強撐著坐起來,對太子李顯說:“這是你的主意?易之、昌宗已經(jīng)死了,你可以回去了?!崩铒@嚇得不敢出聲,王同皎在一旁大聲說:“陛下春秋已高,應傳位太子,以順天意人心!”

            武則天看著眼前這群義憤填膺的臣子,又看看低頭不語的兒子,知道大勢已去。她嘆了口氣,揮揮手說:“罷了,朕就把天下還給李家吧?!钡诙?,她下旨傳位給李顯,是為唐中宗。二月,中宗恢復唐朝國號,武周政權至此終結。

            六、二張身后事:史書里的粉墨與塵埃

            張氏兄弟被處死后,他們的家族也遭到清算。母親韋氏被流放嶺南,弟弟張昌期、張昌儀被處斬,家產抄沒。洛陽百姓聽說后,紛紛跑到刑場圍觀,有人還帶著饅頭,把饅頭蘸上二張的血吃掉,說是“食奸肉,飲奸血,以泄心頭之憤”(《朝野僉載》)。

            在正史中,二張通常被視為禍亂朝綱的“嬖臣”,《舊唐書》說他們“恃寵弄權,濁亂朝政”,《新唐書》更是直言他們“盜弄威權,馴至禍亂”。但也有學者認為,二張的存在,本質上是武則天晚年權力失衡的產物——她為了制衡李氏和武氏家族,才刻意抬高身邊的近臣,只是沒想到玩脫了,反而加速了政權的崩潰。

            野史對二張的記載則更具戲劇性。《控鶴監(jiān)秘記》里說,張昌宗曾穿著羽衣,乘木鶴在宮中飛翔,武則天坐在下面觀看,直呼他為“王子喬”(注:傳說中的仙人);張易之則在家中建造“七寶帳”,用金玉珠翠裝飾,連床榻都是象牙雕成,奢華程度遠超宮廷。這些記載雖然夸張,卻反映了當時人們對二張奢靡生活的想象。

            值得一提的是,二張并非全無才能。張易之擅長音律,曾主持修訂《三教珠英》的樂律部分;張昌宗通玄學,武則天曾讓他講解《老子》,在座的學者都自愧不如。但在權力的誘惑下,他們的才華最終淪為爭權奪利的工具,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千年之后,當我們走進洛陽的龍門石窟,在武則天親題的“盧舍那大佛”旁邊,還能看到一些唐代的小龕(kān),里面雕刻著俊美的少年形象,有人推測可能是二張的供養(yǎng)像。這或許是歷史留下的一絲隱喻——即便權勢滔天如張氏兄弟,最終也不過是王朝更替中的一抹粉墨,隨著武周的黃昏一起,消散在歷史的塵埃里。

            武則天死后,與唐高宗合葬于乾陵,墓碑上留下一塊無字碑,任由后人評說。而張易之、張昌宗的故事,則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權力巔峰的光怪陸離。當我們讀到“蓮花似六郎”的典故時,除了感嘆男寵亂政的荒唐,更應看到封建王朝里,皇權失控所帶來的種種亂象——這,或許就是歷史留給我們的最好警示。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手机av一区二区三区_一级毛片在线_国产欧美激情视频免费看

                  <tr id="q0v9l"><label id="q0v9l"></label></tr>

                  <td id="q0v9l"><ruby id="q0v9l"></ruby></td>
                  1. <table id="q0v9l"><option id="q0v9l"></option></table>
                    <acronym id="q0v9l"></acronym>
                  2. <acronym id="q0v9l"><label id="q0v9l"><listing id="q0v9l"></listing></label></acronym>
                      <table id="q0v9l"></table>
                    1. <pre id="q0v9l"><strong id="q0v9l"><xmp id="q0v9l"></xmp></strong></pre>